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 > 新闻报道
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
【 字体:

2021-09-28 11:36 来源:广州日报

  增城区第二次党代会昨日召开

  优美环境、良好生态,让增城更宜居宜业宜游,也是增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潮涌增江畔,发展新极点。在广州东部,有一片创新发展的热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超1000亿元,财政管理全省唯一获2020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区县,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排名第一,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黄金节点,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

  这里是广州增城。

  昨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增城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系统回顾增城区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擘画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代表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增城区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五年以来,增城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后劲增强、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3亿元,逆势增长5.1%,今年上半年增长19.3%,增速均居全市各区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超1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税收收入1230亿元,年均增长8.9%。

  迈进“十四五”,增城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在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抢出新优势、干出新业绩。一言以蔽之,根植既有发展优势,整装再出发,加速跑起来。

  未来五年,增城将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坚持增城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出新出彩、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上奋勇争先,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增城力量。

  增城奋勇争先、走在前列,未来可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增宣

  未来五年展望

  产业立区

  实施“三个万亩”计划,拓展产业空间。新增产业发展用地万亩以上,整合中新、朱村周边万亩以上土地,盘活低效用地万亩以上。

  民生福祉

  打造沿增江、东江“美丽天际线”,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会客厅”;加快名校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启动广州科教城综合医院建设,规划建设区疾控中心;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

  城乡融合

  示范引领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树立“像抓制造业一样抓农业生产”理念,打造数字农业试验区;加快建设27条新乡村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过去五年成绩单

  2020年完成GDP1063亿元、逆势增长5.1%,今年上半年增长19.3%,增速均居全市各区第二;

  推动超视堺8k、维信诺、华电新能源等455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的项目落户建设投产;

  财政管理工作获2020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省唯一获此项激励的区县;推出“三证合办”“三册合办”等创新举措,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县区标杆大厅,成功跻身营商环境百强区;

  市场主体新增10.7万户、增长1.2倍,其中企业新增4.6万户、增长1.6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8.5倍;

  国考大敦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依法整治新塘环保工业园及周边76家污染企业;建成绿道583公里,新建碧道39.3公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居全市各区第二;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名,建成美丽宜居村224个;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86万元,年均增长10.3%;

  累计投入731亿元财政资金保障民生;

  引进广州二中、执信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新扩建、开办中小学校45所、幼儿园77所,新增学位10.5万个;新增医疗床位1348张;全区13个镇街颐康中心投入使用,备案养老床位6077张;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0.2万人次;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3万,建成长者饭堂95个;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68个。

  发展:“三个万亩”计划提升产业集聚度

  五年来,增城全区市场主体新增10.7万户,增长1.2倍,其中企业新增4.6万户,增长1.6倍。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517家,是2015年的8.5倍。455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的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纺织服装、摩托车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增城产业提档升级之势蔚然形成,势不可挡。

  触摸增城产业发展脉动,变化清晰可感:高水平创新资源集聚成势,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持续优化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开始迈向中高端。

  于增城而言,产业是支撑城市繁盛的“四梁八柱”。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千亿级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做强做大。近来,增城还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后引进落户维信诺、超视堺等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企业,构建大小屏幕、超高清、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产业链条,加快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集聚,从而支撑广州加快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显示之都”。

  华南理工大学袁奇峰教授认为,广州东部是市域经济增量最大的区域,地处广州东部的增城在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协同发展中,是广州制造业发展的最佳区位。如今,增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日趋成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稳步推进,产业立区的发展逻辑深植增城人的内心深处。

  未来五年,增城将全力推动“产业立区”,从打造高水平战略平台到厚植高成长产业集群,从大力引进高质量项目到构建高效率创新生态,奋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

  看战略平台,实施“三个万亩”计划,拓展产业空间。推进开发区核心区向宁西、仙村连片拓展,新增产业发展用地万亩以上,力争在空间上再造一个“开发区”;以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为着力点,以中欧、东盟班列开通为契机,整合中新、朱村周边万亩以上土地,探索建立陆路口岸;实施连片收储、统筹开发,盘活低效用地万亩以上。

  看产业集群,构建“链长+链主”工作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向千亿迈进,推动智能家居、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升级,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同时,以总部经济、供应链、金融科技、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

  关于高质量项目,增城将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力争每年引进100家以上企业、新开工30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

  蝶变:争当全国县区乡村振兴引领区

  过去五年,增城区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强优势补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增城坚持聚焦“三农”,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成果丰硕。2020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近期出炉,增城区居珠三角片区县(市、区)第一名,这是增城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农业高质高效。成立全省首只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引进培育12家优质农业项目,创建增城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地理标志总量全省第一。

  乡村宜居宜业。建成美丽宜居村224个,特色精品村40个,新塘镇瓜岭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增江街省级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通过考评验收。

  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86万元,年均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09:1缩小至2020年的1.87:1。

  让乡村更好对接城市,让城市更好融入大自然。未来五年,增城要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数字农业试验区、美丽经济示范区为抓手,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争当全国县区乡村振兴引领区。

  示范引领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探索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带动工商资本“下乡进村”“造血三农”。有序引导人口双向流动,推动人才、资金、技术向乡村流动。

  树立“像抓制造业一样抓农业生产”理念,打造数字农业试验区。推动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农业产业模式,构建数字化营销网络,全面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打造数字农业支撑体系,成立种业创新基金,建设大湾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引导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在增城集聚。

  绿色发展创建美丽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27条新乡村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动生态资源价值提升,推动乡村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有机统一美丽经济示范区链接美好田园与城市生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会议提出,把加快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增城建设发展的初心使命。

  民生:把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

  心系群众、改善民生,增城区始终厚植为民情怀,切实把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

  五年来,增城区引进广州二中、执信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新增学位10.5万个。市妇儿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南方医院增城分院等医疗机构落户建设,新增医疗床位1348张。全区13个镇街颐康中心投入使用,备案养老床位6077张。城镇新增就业9.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万人次。

  五年来,完成城市更新1.2万亩,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3580个。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管网4454公里,国考大墩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建成绿道583公里,新建碧道39.3公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居全市各区第二。

  聚焦打造山水人文和谐相融的现代化城区,增城用“绣花功夫”建高品质城乡,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会议提出,未来五年,打造沿增江、东江“美丽天际线”,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会客厅”。建设一批休闲公园、口袋公园,打造一批碧道绿道、亲水平台,形成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推进“智慧+”建设,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社区,解决交通拥堵,破解停车难题,优化供水排水,便利居民生活。

  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增城区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名校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名校长、名教师,提升优质教育供给水平。提升初、小、幼公办学校比例。启动广州科教城综合医院建设,规划建设区疾控中心,构建区颐养院、镇街颐康中心、村(居)颐康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全面兜牢民生底线,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高铁城轨地铁加持 构建大湾区东翼轨道交通版图

  增城区:变区位优势为发展动能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袁奇峰认为,城际轨道加速大湾区一体化,城市之争将变为战略性“功能节点之争”,创造出立足区域的专业化节点,是城市制胜关键。增城,恰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

  增城,优势何在?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认为,增城最重要的优势在于“黄金区位”,既是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连接点,又是广州“东进”与科创走廊复合交叠点,能够作为广州东部新门户快速连通穗莞深。而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黄慧明看来,增城作为珠三角向外辐射的三条轴线的交会地带、大都市圈“四边形格局”的中枢,承担着对接深圳都市圈、协同莞惠、辐射粤东与粤东北的重要职责。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在广州的“一心五向”铁路枢纽群蓝图中,增城区打造的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广州向东衔接深港、辐射粤东的“几何原点”。会议提出,聚力打造“三大交通枢纽”,强化枢纽引领发展功能,打造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地,推动枢纽中心与周边高快速路“无缝衔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快速连接长三角,直抵京津冀。从全国视野来看,随着东部、沿海轨道的开通,增城未来作为大湾区门户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日趋突显。

  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两者叠加正发挥出1+1>2的聚力效应。

  会议提出,聚力建设广州国际物流枢纽,以广州公铁联运枢纽为着力点,以中欧、东盟班列开通为契机,探索建立陆路口岸,大力发展商业会展、现代物流、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和亚太自由贸易区。业内认为,未来,依托广州公铁联运枢纽,有利于实现增城城市定位提升、枢纽能级提升、用地功能提升,打造“通道+枢纽+产业”经济辐射型综合物流枢纽,解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的快速联系,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增城的三大交通枢纽是“轨道上的湾区”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资源配置的驱动机。

  会议提出,增城将强化协同联动,优化发展空间,提升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发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优势,探索“广深研发,增城转化”联动机制,吸引更多科创企业、更多科技人才到增城创新创业。聚焦“总部+基地”“研发+制造”,主动融入合作区的产业链供应链,为两个合作区的总部经济项目、行业龙头企业做好配套,当好生产基地,积极引导优质产业项目到增城发展。探索搭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展销平台,推动增城优质产品更好畅销大湾区、风行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