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环境执法
广州推行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大幅提升工作效能
【 字体:

2025-04-21 15:01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有关部署,优化创新执法方式,广州印发实施《广州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构建推行“一平台两手段三应用”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大幅提升工作效能,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最大程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打造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监管数据协同共享。依托广州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加强数智化平台建设和污染源数据集成,推进各业务系统与移动执法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优化完善移动执法系统六大功能模块,建立动态管理生态环境数据目录,推动环境要素、环评、执法、监测业务数据协同应用。

  加强自动监控建设,助力现场靶向精准执法。整合污染源自动监控、挥发性有机物管理、锅炉监控等多项在线监控平台,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24小时全覆盖。在自动监控系统内嵌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数据自动抓取、分析对比、筛选研判,实现对企业排污异常状况自动侦测,对弄虚作假、不正常运行等情况智能识别,实现挖掘环境违法问题线索更精准快速。

  推进新装备试点应用,强化科技赋能执法检查。印发实施无人体系应用和建设工作要点,探索开展无人体系在环境执法、环境监测、智能实验室建设等多领域的实践创新应用。重点打造无人机应用场景模式,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培训无人机飞手50余人,全部取得无人机驾照,飞手队伍初具规模。加强搭载设备装配,通过配置热成像相机、超强变焦相机、高清相机、大气监测仪等相关设备,充分发挥无人机及机载设备巡查优势,助力筛选问题线索和对象范围。强化无人机实战应用,每年组织专项训练和开展专项巡查,年起降无人机1300余架次,为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监管提供支撑。同时,综合运用无人船、走航监测、视频监控、探地雷达、用电用能监控等科技装备辅助执法,提高执法巡查检查效能。

  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提升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监管服务,按照“信用+风险”原则,将“双随机”抽查与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相结合,对绿牌单位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风险较高单位,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增强抽查的靶向性和精准性。优化落实监督正面清单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绿牌企业优先纳入正面清单;对列入正面清单的排污单位,采取非现场监管为主的检查方式,落实减少现场检查等正向激励举措。积极探索非现场监管创新举措,番禺分局推进构建“2清单+6手段+1试点”的非现场执法监管机制,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优先使用非现场执法企业白名单”,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排污单位纳入白名单,2024年,对255家环保诚信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70%,全区非现场监管执法占比达到21%。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处)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