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环境监测
科学精准治污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大气污染精准管控研讨会日前召开 聚焦智慧管控和模式创新
【 字体:

2022-03-22 16: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666.jpg

  3月18日,以“科学精准治污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为主题的“大气污染精准管控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研讨会重点围绕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深入交流生态环境大数据、污染精准溯源与智慧管控等创新技术和模式,分享大气污染防控经验,促进地方政府提升大气污染防控精细化水平,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治理智能化协同创新共同体、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环境治理智能化协同创新共同体河北创新中心承办。研讨会开通线上直播,来自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代表、超过2.8万人(次)线上参会。

  智能化协同创新,多方合力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精准管控研讨会开幕式由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云凯主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环境治理智能化协同创新共同体秘书长彭宾在致辞中指出,为提升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的能力,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运用,在中国科协和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18年成立了环境治理智能化协同创新共同体,重点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开展系列学术交流和产业服务,推动实现全覆盖监测、精细化监管、区域协同治理目标,带动环保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要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需加大力度破解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拓展、技术研发、指标核算、标准规范制定、信息集成与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分析研判、精准溯源和源头监管等技术支撑的及时性、前瞻性、精准性,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痛点问题,构建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助力各级政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栩在致辞说。

  “河北创新中心聚合先进信息技术,搭建学术成果应用和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成果及智库资源下沉,切实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为地方政府及行业发展服务。”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宋春婴表示。

  为更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型项目落地,服务地方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和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幕式上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环境难题,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分析形势,交流成果,院士专家报告精彩纷呈

  研讨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代表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政策措施、科研成果、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等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全国城市和重点区域PM2.5和O3污染总体形势为PM2.5浓度快速下降,O3浓度波动升高,标志着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在大会主旨报告中指出,O3与二次PM2.5形成的内在关联,在于大气中HOX自由基循环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因此,精准测量和有效减排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防治的关键。“要基于多污染物跨介质、多尺度跨区域、多学科跨行业、多目标协调统筹的精细化调控策略,实现O3与PM2.5同步下降。”他强调,同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同根同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加快污染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的进程。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所副所长宁淼就“‘十四五’VOCs治理的总体思路”做了专题报告,提出‘十四五’要加强光化学反应活性强的VOCs物种治理,深化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流程控制,强化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精细化管控,完善VOCs环境管理制度,提升VOCs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十四五’期间,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国家、区域、省、市四级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融合卫星遥感、地面高空等多维监测数据和技术方法,以准确预报、精细预报和多时效预报为核心和重点,开展污染源清单动态更新、多种数值和统计模型集成、精细化气象污染预报、中长期预报等技术研发和业务化应用,实现全国各级空气质量预报能力整体提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冰在报告中指出。

  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产品开发所所长吕广丰认为,区块链在数据可信、数据共享、公众参与、信用存证、物品溯源、过程监管等方向的应用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建立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机制,着力推进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是当前各城市的重点工作。”暨南大学副研究员李梅在报告中以典型城市为案例,利用多元化监测技术手段全面地阐述了PM2.5与O3成因以及协同防控治理的内涵与思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控建议。

  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徐怀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冯滨分享了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经验。邢台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得益于制度创新,精准发力,精细管控,通过实施“五项机制”,即指挥调度机制,精准管控机制,科技支撑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全面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广州则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监管手段、合理资金投入、实施精准治污、针对性应对污染天气等手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遏制O3污染上升趋势,实现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在气象条件不利情况下,连续两年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同时PM2.5维持较低浓度,连续5年稳定达标,使广州市空气质量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优良。

  创新业务模式 服务地方政府

  研讨会关注的另外一个焦点,集中在“如何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环境治理智能化水平及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能力”,尤其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模式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

  “面对目前固定污染源存在的数据繁杂、管控精准度不足、精细度不够及执法效能亟待提升等问题,中节能提出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非现场监管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监隋维在研讨会上介绍说,这一体系以“整合数据、关联分析、监督落实、成效评估、企业服务”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实现固定污染源监管问题精准定位、远程监控、全程跟踪、精细管控,助力非现场、不打扰、不见面的监管模式实现。

  针对工业园区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中节能建立针对化工园区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恶臭气体等多维度、全天候的立体化大气监测监控网络和工业园区智慧环境管理平台,实现精细管理,构建预警、溯源、处置自动化流程。“这个平台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园区业务系统信息孤岛、应急响应不及时、监测不全面等问题。”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园区业务部主任崔鹏介绍说。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场上,区县政府处在一线,但总体技术资源相对薄弱。针对这一矛盾,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大气业务部主任吕苗表示,中节能天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央企下沉一线的“区县级智慧环保”模式,帮助基层政府实现污染源的靶向治理和精准管控。

  此外,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张莉介绍了具备高时效、高精度、强联动的智慧园区环境风险监管一体化的园区综合解决方案;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售前工程师杨馨结合自身项目经验,推出“3+1”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从点、线、面多个维度构筑城市立体监测网络,以保障污染溯源与管控的准确性。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