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环境监测
【碧水攻坚】白云之下有清流
【 字体:

2020-06-09 10: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终于回来了!”谈起大源支流的变化,在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土生土长的徐丽红深有感触,“就好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带上孩子到溪边戏水捉虾,在家门口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大源支流的变化是广州市白云区治水的一个剪影。白云区是广州主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市辖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500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旧水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其治水难度全国少见。目前,白云区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35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国考鸦岗断面从2018年的劣Ⅴ类到2019年稳定达到Ⅳ类,水质提升两个类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 广州市白云区因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国务院对其给予1000万元奖励。

  

  ▲广佛跨界鸦岗断面

  国考断面水质跳级提升

  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摘帽

  

  “石井河飞来了好多白鹭呀!”去年11月,家住松洲街的几位老街坊如是说道,“我们连续观察好多天了,每天一早一晚,一大群白鹭在河边觅食,它们展翅起飞的景象,非常好看。”

  谁能想到,因为水质重度黑臭,这条河曾有“蘸水可作墨”的“恶名”,也是国考鸦岗断面重要污染源。石井河的水质是如何变好的呢?针对石井河流域范围城乡人口密集、基础设施欠缺、“散乱污”问题突出等情况,白云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以“全面整治污染源、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核心,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根治了水污染顽疾。

  在石井河流域的环滘河大朗段,经常有群众三五成群站在河涌的护栏旁边喂食锦鲤,红白相间的锦鲤们蜂拥而上,在清澈的水中翻动身姿,十分有趣。水清路阔,凭栏赏鱼。这是住在环滘河边的刘伯之前不敢想象的画面,“以前这旁边的房子有不少违建,都挤到河边去了,路也很烂,蛇虫鼠蚁特别多。”

  改变是从治理开始的。白云湖街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针对环滘河治理,该街坚持“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系统推进、精准治理”的原则,实施拆违先行、强力拔钉、完成支涌黑臭水体治理。经过整治后,环滘河两岸经过拓宽、铺路、加设休闲碧道和护栏,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水变清了,我们每天都是舀河里的水回家浇花的。”一名居民说。

  白云区水环境的改善,看得见也摸得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位于白云区的珠江西航道国考鸦岗断面从2018年的劣Ⅴ类到2019年稳定达到Ⅳ类,水质提升两个类别。流溪河进入广州城区的河口断面2019年平均水质达到Ⅳ类。白云区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35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全区河涌水质持续提升。

  各方联动形成合力

  推动“河长制”到“河长治”

  

  每个月,一份汇集全区各河涌、湖库等水质情况的“每月地表水水质状况的报告”就会摆上白云区委、区政府等区五套班子领导和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案头。区领导、镇街负责人包干联系的各河涌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升降等一目了然。水质状况定时通报,压力层层传导,推动“河长制”化为“河长治”。

  白云区作为广州治水的主战场,创新设置流域河长,由区委常委挂帅担任五大流域河长,强化流域综合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系统治理。向下延伸设置网格员(长),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区级(副)总河长、5名流域河长、14名区级河长、187名镇街级河长、222名村居级河长、3215名网格员(长)完整的治水体系,条块结合、层层压实。

  为推动精细化治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强化水质监测和分析研判,监测断面覆盖国考断面、省重点河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人工游览湖、水库、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整治河涌等。2019年共监测地表水2551个断面2605个点位,取得26765个监测数据。“监测站仅10多个人,监测工作量极为繁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副局长刘志伟感慨。

  今年4月,新建的石井河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目前已全面完成站房建设、数据联网及监测仪器比对等工作,进入调试和试运行阶段。下一步投入使用后,将改变传统的每月一至多次的采样监测方式,每隔两个小时就可上报一次水质状况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将及时提请预警,实现对河涌水质实时反馈与监控,为“河长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条河涌往往横跨几个不同的行政区域,涉及多个部门。白云区“河长制”建立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机制,统筹水务、工信、生态环境、城管、农业、住建等职能部门协同支持。

  针对工业污水排放,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环境准入。2019年,共执法检查企业6499家次,立案查处环保违法行为545宗,位居全市第二;查封环境违法企业111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713宗,均居全市第一。

  削存量、控增量。白云区严控新增工业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290个新增工业项目氨氮排放量实行2倍削减替代,共计削减排放7.74556吨/年。对重点河涌周边及工业聚集区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区域,新增涉重点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工业废水排入外环境的,一律不予批准。

  此外,白云区全面推行河湖警长制,把公安机关纳入河长制体系,打出“河湖长+河湖警长”组合拳,坚决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建立了省、市、区、镇(街)四级人大监督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检验工作成效。

  控源截污标本兼治

  治水治产治城结合

  

  伏着石栏杆向下望,枯水期的棠景沙涌水位较低,水底绿色植物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条河涌在几个月前还“不见天日”。“以前看不到河道的排污口,污水直排情况摸不清楚。”白云区水务局局长李化军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河涌上加盖了很大一片钢筋混凝土。

  “绝不能自欺欺人,让水污染躲在黑暗地带!”2019年9月15日,白云区用14天时间,完成了长431米、宽25米的河涌揭盖任务,揭开梁板约10755平方米,河涌重见天日,十多个排污口也暴露出来,排雨水口保留下来,排污口被直接封堵。

  

  ▲揭盖后的棠景沙涌

  源清则流清,水环境问题的表现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白云区建立网格化治理体系,全区划成3075个网格,配备3215名网格员,按季度推进源头减污挂图作战。2019年,累计整治“散乱污”场所12343家,超额完成任务,并组织复查已整治的“散乱污”场所1.9万家次。

  

  ▲白云区均禾街丝印厂及周边散乱污整治

  由于历史原因,白云区长期以来民宅办厂的状况比较普遍,从而使得大量“散乱污”作坊得以栖身,成为治水一大难点。2017年,白云区以“洗楼”为切入点,生态环境、城管等执法人员进村入户,逐栋清查,全面推进“散乱污”场所的整治工作。刘志伟介绍,白云区明确把出租屋民宅办厂、农业污染源、餐饮店档等12项场所列入重点排查整治范围,逐一挂帐销号。2017年至今,共计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逾4万家,整治数量历年均居全市首位,有力遏制污染源滋生。

  污染退,绿色进。三年前还是汽修、印刷、仓储等“小散乱污”扎堆的黄边工业园,经过整治,拆除了历史违建20万平方米,腾出83万平方米的城市连片发展空间,广州市重点项目——“广州设计之都”落户于此,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集聚的国际品牌摇篮。白云区将治水与治产、治城结合起来,通过大力整治“散乱污”场所,拆除违法建筑,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华为等一批大型企业进驻落户,广州设计之都、白云湖数字城等新兴产业集聚区或初具规模,或加速建设。

  此外,全力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和排水单元达标,把居民生活污水和部分单位排出的污水有效收集起来。今年,白云区将围绕石井河河口断面达标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87.33平方公里排水单元达标整治。同时,白云区全力支持各大净水厂项目建设,健康城净水厂、江高净水厂、龙归污水处理厂三期、石井净水厂二期4座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全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53万吨/天,处理能力是2016年的3倍,基本满足今后的发展需求。

  

  ▲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尤其要在控源截污治本上下更大功夫。”5月12日,白云区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要求持续巩固拓展治理成效,确保鸦岗、石井河口等水质考核断面全面稳定达标,流溪河、白坭河40条一级支流达到考核要求。

  

  来源/《环境》杂志、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何闪闪、钟奇振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