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闹市中的麓湖公园,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可尽赏湖光山色,感受诗意生活;漫步东山湖公园,满眼是碧绿,这里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白鹭成群;北京街的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点,打通医疗废物规范化收集“最后一公里”……这一幕幕场景,是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生动实践。建立“绿色标尺”,守好生态红线,勾勒“美丽越秀”新画卷,越秀区多措并举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赋能高质量发展。
建立“绿色标尺”,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越秀区地处广州市中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路网密集、楼宇林立,随着国际商贸强区、现代服务业高地、行政服务中心等中心城区功能大幅增强,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越秀区具有北山南水的自然本底资源。为进一步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绿色发展典范城区,发挥浑厚的自然本底资源,越秀区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在气、水、土、声等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的基础上,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监管一科副科长彭哲然告诉记者,越秀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划定优先保护单元1个即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越秀区部分)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为主体,确定重点管控单元3个,即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黄花岗片区重点管控单元、矿泉街道重点管控单元、流花—六榕等街道重点管控单元。
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和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实施一般管控,强化分区施策、分类准入。彭哲然介绍说,“‘三区三线’就像是一把‘绿色标尺’,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保障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守好生态红线,“一单元一策略”精细化管理
在划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区域的基础上,越秀区按照相关要求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从区域布局管控、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准入要求,精准编制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出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
彭哲然提到,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功能维护,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要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其他区域要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越秀区部分)优先保护单元为例,该优先保护单元包含了一般生态空间、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等要素,在区域布局管控方面,该单元禁止从事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人为活动,禁止新建、扩建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
重点管控单元的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黄花岗片区,重点管控单元包含了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大气环境高排放重点管控区等要素,在区域布局管控方面,禁止布局新建、扩建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工业项目,优先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在污染物排放管控方面,加强餐饮项目油烟废气防治,严格控制恶臭气体排放;在环境风险防控方面,落实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建立健全事故应急体系。
“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帮助我们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守住生态红线。”彭哲然表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划分和规定,就像一把“绿色标尺”,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筑牢生态屏障,绘就绿美越秀新画卷
漫步绿荫石桥,穿梭古典楼阁,走进麓湖公园,这里曲径通幽、生机盎然,脚踩在古朴的石阶上,耳畔传来簌簌的流水声,不疾不徐,漫步向前,宛若在通向心中的“桃花源”。作为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越秀区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要求,筑牢麓湖公园的生态屏障,绘就绿美越秀新画卷。
为推动分区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创新机制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环评审批与执法监管之间的衔接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贯穿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全过程。
《方案》要求严把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关,重点核实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相符性、审查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环境敏感点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可行性、是否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并通过加强环评审批与执法监管部门的衔接联动,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闭环管理。
《方案》试行以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共接受事前咨询53次,移交现场执法核实的登记备案建设项目230宗、事中监管建设项目24宗、事后监管建设项目12宗,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和技术评估质量考评45次。
彭哲然表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贯穿至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全过程,并以制度形式强化环评审批与执法监管之间的衔接协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闭环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为生态环境部门悉心做好事前指导服务、精心做好事中跟进督导、用心落实事后日常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越秀区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厘清权责分工,压实各职能部门和镇街责任,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新建项目、招商引资、准入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和落地应用。
未来,越秀区也将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共治,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规划编制、产业培育、日常监管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加强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宣贯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监管效能。通过用好生态环境分区管“绿色标尺”,守好生态红线,落实“一单元一策略”精细化管理,推动构建具有越秀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