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广东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 用好“绿色标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 字体:

2024-10-21 11:03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的重要制度支撑。各地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要求,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本报开设“分区管控地方实践系列报道”栏目,陆续刊发相关稿件,展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任靖

  “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保护,广东省正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把“绿色标尺”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一体化水平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块占地仅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优先保护单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难免会从中穿过。

  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兴中段)铁路(以下简称南中珠城际铁路)又称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段,跨广州、中山两市,与深江铁路、深中城际等铁路共同构成粤港澳大湾区向西辐射的大通量客运通道。跨市铁路的建设,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但对于铁路的建设方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公司)来说,无疑增加了铁路规划、设计、建设的难度。

  建设前期,广州地铁公司组织进行摸排发现,南中珠城际铁路线路长、沿线生态环境复杂,可能涉及多个环境敏感区。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不了解哪些区域是环境敏感区,需要落实哪些生态环境管理要求。” 铁路规划阶段,广州地铁公司负责人陈飞很头疼,“后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以下简称广东省厅)指导,我们把地铁规划线路放入广东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很快就精准识别沿线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帮助我们调整路线规划。”

  “在生态环境部部署下,我省建立了以‘二三一’为标志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实现分区管控成果的可视化查询和智能化分析,通过多种途径免费开放。企业通过平台导入项目选址选线,可以快速精准识别涉及的环境管控单元,分析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广东省厅环评处一级主任科员余绵梓告诉记者。

  在广东省厅的指导下,广州地铁公司应用广东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准确识别南中珠城际铁路沿线涉及的环境管控单元,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同时,对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采取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控制施工范围,优化施工工艺,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在湿地公园范围内不设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禁止在环境敏感区内设置取弃土(渣)场、预制梁场、施工营地等设施,禁止占用红树林地,并采取部分路段地下通过的方式实现无害化穿越,减少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保障沿线生态环境安全。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以来,广东省厅多次根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前研判、指导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选址,有效避让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保驾护航下,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相继开通,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建设提速,“硬联通”正不断拉近粤港澳大湾区时空距离,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引领改革创新示范,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来此发展,是大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

  深圳的解法是以特区立法为支撑,深化环评制度“放管服”改革,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基础上,创新建立区域环评制度,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区域环评成果要求融入规划部门法定图则、产业部门产业准入中,汇总至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推动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共用,帮助企业更快、更好落户。

  在深圳市宝安区,企业选址像点外卖一样便捷。企业只需在“智能选址”服务平台输入企业信息,就能快速获得量身定制的环保选址咨询报告,涵盖排放标准、清单管控要求等内容,解决以往企业选址难、耗时长的痛点问题。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四级调研员欧阳乐告诉记者,“智能选址”服务平台归集了近1000条管理清单要求,结合电子地图落实到23个具体评价单元,形成“一张评价地图+一份管理清单”的电子化成果。

  平台全面汇集涵盖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要素管理等方面的近50个专题100多个图层,接入全区1400多个产业园区信息、4万余条固定源数据和17万余条建筑物数据,串联起生态环境管理与国土、产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实现“多规合一”“多评合一”。

  除了搭建“多规合一”平台,在已经实施区域环评的区域,深圳市对环境影响可控的建设项目实施清单管理,项目免于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承诺后即可开工建设,企业环保手续由原来的6步精简为2步,预计将覆盖全市90%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在已发布实施区域环评的区域,一年来同期需办理环评手续的项目削减了89.5%。

  广东省厅环评处处长方平波指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不仅仅是一项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础性制度,更是一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它为区域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广东省将积极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支撑优化生产力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服务地方综合决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