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从化:粤港澳“湾顶绿谷” 铸就好生态屏障
【 字体:

2024-10-18 10:23 来源:“环境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为环“两山”示范区四县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绿谷和广州北部生态屏障,从化区一直秉持着守好一方青绿的生态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特色生态资源,积极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以筑牢广州北部生态屏障、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畅通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厚植“两山”文化底蕴等为重点,努力打造岭南特色的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奋力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的发展新路。

沙溪水库旁的天人山水景区

  留住生态“好水” 激活经济“活水”

  广州母亲河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区吕田的桂峰山,其干流全长157千米,流域面积2290平方千米,是广州市以及从化区人民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和生态屏障。
  “我局抓住流溪河水环境治理问题动脉,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推进重点考核断面及其一级支流水质达标工作。”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年来,从化以流溪河源头水保护为核心,统筹流溪河流域从化段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2023年流溪河流域从化段流经的3个国省考断面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水质,其中上游良口断面突破性达到Ⅰ类水。
  流溪河流域治水成效显著,通过系统治理以及碧道建设,流域沿线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流溪河“百里画廊”,为游人提供健身休闲、观光体验、亲水游憩的公共空间,极大满足了人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
  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从化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休闲生活需求,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以涓涓清水激活生态旅游的“点水成金”模式,如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以“热”资源撬动“暖”经济,沙溪水库积极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等。 
  据了解,从化温泉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先后荣获“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市”“国际温泉旅游名城”等称号。近年来,从化区深度整合其旅游资源,发挥精品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以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为市民提供优质温泉服务。
  洁净的水生态资源助推“两山”转化取得明显成效。依托优质生态环境,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构建了丰富的“温泉+”多业态产品体系,促进温泉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2021—2023年期间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累计吸引1000多万游客沉浸式体验温泉康养文化,创造旅游收入超16亿元。
  “对于稀缺性资源型的特色资源,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深度挖掘特色资源的亮点和优势。温泉作为地热资源具备的热效应和康养疗效,将特色资源与产业相联动,让特色资源优势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优质绿水青山本底,从化区太平镇则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中国—瑞士(广州)低碳城市项目为契机,在沙溪水库流域打造出一座绿色生态园林——天人山水。依托生态园林和沙溪水库,发展水上、亲水、滨水等水经济新业态,积极盘活沙溪水库流域水资源。 
  据介绍,天人山水园区设计充分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保持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科学选址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中水全部回用于园区内绿化浇灌。2021—2023年期间,天人山水旅游收入超13291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加收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借助沙溪水库周边山水资源,从化盘活“绿水资本”,带来“山水经济”,为山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从化样本。

  盘活禀赋资源 建设美丽乡村

  驱车进入从化区温泉镇的南平村,凤溪栈道边翠竹丛丛,宽敞干净的沥青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幽静又别致的民宿与周边村貌融为一体,形成一道风景线。

  这个位于从化区温泉镇的小村庄,山环水抱、古朴静谧,森林覆盖率达97%。但由于偏处一隅,南平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全村倚靠种植荔枝、蔬果作为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才脱贫的南平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绿水青山为基础、特色文化为引领、农旅融合为路径,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南平村以环境治理、村域管理、乡风洗礼等为重点,实施67个‘三清三拆三整治’项目,完成南平村核心区100万平方米的环境治理等重大工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延续乡村历史文化脉络,保护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南平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微改造,形成以凤凰溪为核心串联、以周边山体为背景的“一体两翼”空间结构,筑牢南平村生态屏障。
  依托特色生态资源,南平村打造“文旅+健康”双轮驱动。通过整合周边景区资源,丰富南平旅游路线,引入静修养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特色产业。同时,南平村积极探索定制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率先创新农产品营销思路,开创荔枝“私人定制”模式,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并创新通过直播带货推广乡村新貌,带旺乡村旅游业。
  如今,南平村实现“两山”双向转化,既保留了原始乡村风貌,又融入了浓厚的岭南特色。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要素,南平村探索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合作共建模式,实现生态资源向康养价值转化,打造出华南地区极富魅力的山水康养社区、宜居宜游的生态休闲静地,高效盘活乡村、自然、文化、农业等乡土资源,成为村企共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为其他村庄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说到特色小镇,还不得不提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罗洞工匠小镇。这个位于从化区江埔街南部凤凰山下,面积约32.7平方公里的小镇,以其非遗文化而著称。
  近年来,罗洞工匠小镇聚焦弘扬鲁班“工匠精神”,以“工匠产业”为支撑,深挖工匠技艺和引入非遗文化,重点打造融工匠产业园、诗意木工房、山居特色民宿、生态亲子乐园、户外休闲运动区、田园风光摄影基地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将一个小山村蝶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农业大公园。小镇还保留了荔枝树、榕树、“风水林”、“风水树”等岭南肌理,通过罗沙河治理为本地西洋菜保留良好生长环境,为从化区群众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农产品。
  通过挖掘和传承本地厚重的文化资源,罗洞工匠小镇形成了“生态+”“非遗+”特色产业生态链,并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提高收入,推动富民惠民及文旅新业态发展。

  实施生态修复 重塑发展底色

  蓝天白云映衬着青山苍翠,山里一台台大卡车有序地忙碌着,控制室里的屏幕实时监控着多个生产工序……笔者走进广州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之一的从化区顺兴石场,了解如何在开采矿山时实现最低生态扰动、最高生产效能、最优生态修复。

  “我们以矿山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考虑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采用‘边开采,边整治、边复绿’的模式,创新建立‘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数字赋能’矿山高质量发展模式。”顺兴石场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道。
  为打造广东乃至全国砂石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标杆,顺兴石场积极践行开采与修复同步生产模式。在生产规划前期,充分融合了矿山生态修复的理念,制定了“边开采、边修复”的工作方案,并提前谋划闭坑后的产业定位——发展绿色文旅产业。在生态修复中,顺兴石场突破传统的简单植被复绿模式,把矿山开采、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全生命周期去规划建设,保证矿山四季常青,生态修复率达到99%,通过打造花园式厂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顺兴石场积极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等建立联合科研基地,因地制宜探索边开采边复绿的高效成熟的矿山复绿机制,采用多种生态复绿模式,综合解决水土流失、边坡治理等难题。
  “通过累计投入逾亿元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我们完成了98.3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工作,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15.2万株。”顺兴石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还修编了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填补了露天采石矿山高陡台阶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顺兴石场还依托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实现年降低柴油消耗41.97吨,节省用电量约299.82万度,减少2052.665吨二氧化碳排放,增加132.876吨二氧化碳吸收。
  除了矿山生态修复,从化的水域生态修复也有不少成效。2022年,从化区生态设计小镇建设暨鸭洞河治理工程获得广东省“生态修复设计奖”。
  流经生态设计小镇的鸭洞河,原是一条水土流失严重的河道。2018年,从化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养护+村民参与”合作机制开展鸭洞河生态修复。通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生态措施,鸭洞河的水土保持率从89.2%提高至96.87%,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比例达到98%,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长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随着水质的显著提升,水土保持的生态价值充分发挥,唤醒了鸭洞河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提升了水源水土的修复涵养能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在广州消失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在鸭洞河流域再次被发现。
  如今的鸭洞河不仅恢复了原来的生物多样性,还拥有观景平台、亲水碧道、生态湿地,形成“水清、岸绿、村美、民富”的大湾区岭南特色生态清洁小流域。
  生态修复引来国际资源,鸭洞河边的塘尾村借着流域修复的好环境,通过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国际交流平台和生态设计小镇产业发展平台,找到了一条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子,实现特色绿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接下来,从化区将紧抓环“两山”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不断完善“两脉一廊多节点”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为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努力打造岭南特色的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环“两山”示范区发展新蓝图正在从化徐徐绘就……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