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广州增城书写绿美生态建设新篇章
【 字体:

2024-07-12 10:05 来源:南都客户端

  青山环抱、林水相依、林园相映,位居广州东部的增城,生态宜居是它的城市名片之一。离中心城区不远,与绿美生态很近,蓝天绿水青山间,享有珠三角“翡翠绿洲”美誉的广州增城,正在把生态文明发展镌刻在城市乡村、大街小巷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城区。

  近年来,增城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提升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功能提供有力支撑,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以“林长制”引领绘就绿美增城画卷

  沿着白水寨风景区的蜿蜒山路一路向上十多公里,便来到了大封门林场的其中一个护林站,每日清晨,护林员小胡便上山入林,身着迷彩服,带上工具,或驾驶车辆,或和同事娴熟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对于护林员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火。”小胡表示,护林员的主要工作,便是在巡林期间,检查山上是否存在火情,以及乱砍滥伐、乱挖乱建等各种涉林违法行为。在小胡等众多大封门林场的护林员看来,巡林护林已成为生活习惯,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让更多的动植物能在这里休憩繁衍,既是自己的责任所在,也是自己的感到欣慰的事。

小胡(右后)和同事们正在巡林(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大封门林场位于增城区派潭镇内,北回归线穿越其中,园内生态公益林面积4.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7%,活立木蓄积28.42万立方米。公园内生长着樟、松、红枫、杨梅、红花荷等无数植物,共有11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8种珍稀涉危植物,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

  在大封门林场工作了20多年的林场副场长温锦华,见证了林场从原始开发到保护建设的生态观念转变历程。

  “以前为了搞经济建设,需要林场砍伐树木提供原材料支持,那时候山上有些地方是光秃秃的。如今的大封门林场,茂密的森林便是最好的‘遮阳伞’,各种珍稀动植物亦频频出现,经常在巡林的时候,能看到各种珍稀鸟类和动物相伴而行。”温锦华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绿水青山已经成为“金山银山”,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时代主题。

  在温锦华看来,从伐木工到运输工再到护林员,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们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但初心不变。也正如温锦华所说:“都是在支持国家的建设,现在国家需要绿水青山,我们就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在增城,像小胡、温锦华这样的一线林业工作者众多。数据显示,目前增城区有林长1124名、护林(绿)员304名、林管员320名,他们不仅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森林资源保护的排头兵,也是增城林长体系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全面贯彻落实林长制的工作部署,高规格建立林长制体系,高标准推动林长制实施运行,全面提升林业园林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大封门林场(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目前,增城全区林地面积113.86万亩、森林覆盖率50.09%、森林蓄积量518.85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58%、建成区绿地率36.79%,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称号,跃居“2021中国生活品质百优县市”第六名。

  另一方面,增城区还着力提升城市绿色空间。蜿蜒整洁的步道、碧绿养眼的草坪、丰富有趣的健身器材……漫步增城街头,转角就能邂逅精致、美观的“口袋公园”。这些公园如玉珠般散落,装点着城市的“微空间”,实现了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美好愿望。

  数据显示,近年来增城区坚持布局均衡、因地制宜、全龄友好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目前,全区建成各类公园577个,生态宜居休闲共享空间逐步形成;建成生态景观林带395公里、绿道608公里、碧道178公里,基本形成贯通城乡、绿量充足、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廊道网络。

  因地制宜实现林分提质增绿

  在增城城区中心约10分钟车程之处有一片生态绿洲,这里不仅是鸟类的天堂,也是市民群众享受休闲时光的乐园,这里便是荔湖公园生态岛。但谁能想到,过去的这里曾是一片荒山野林,经改造后,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打卡点。

  据介绍,为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公园更好地服务群众,近年来,增城积极探索森林质量优化提升新模式,选取荔湖公园生态岛约150亩区域作为打造大径级森林培育与多目标经营示范区,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其“变身”为让市民获得感满满的“天然氧吧”。

  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营林绿化科负责人钟海星告诉央广网记者,在打造示范区过程中,增城区统筹考虑当前、后期管理和长期效益,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的形式,采取间伐桉树的作业措施,选取每亩20-35株胸径大于18cm、生长良好的桉树,作为大径材培育目标进行培育,同时采取带状清理,保留地带性树种幼苗幼树、有保护价值的灌草等,在种植带及林窗、林缘等适宜种植区域采用株间混交方式补植。

荔湖公园生态岛大径级森林培育与多目标经营示范区(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比如在珍贵树种示范区,我们补植降香黄檀、木荷、红椎、闽楠、土沉香等珍贵树种,提升森林的整体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在林下经济示范区,我们在珍贵树种的林间套种五指毛桃、桃金娘、土茯苓、岗梅、牛大力等药食同源植物,构建长短结合的‘珍贵树种+’经营模式。”钟海星表示,在靠近碧道附近、市民游客众多的重点景观区,种植了枫香、山杜英、紫花风铃等景观树种,使得生态岛既有探索示范价值,又能满足市民游客观赏游玩需要。

  通过森林质量优化提升,荔湖公园生态岛进一步构建群落结构稳定、色彩层次丰富的林相景观,有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的高质量提升,增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清洁空气等功能。

  该案例是增城森林质量优化提升的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增城完成森林优化提升6.4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森林植被碳储量达2.52亿吨,林分结构得到优化,林相得到显著改善。2024年,增城区森林质量优化提升任务共58700亩,通过提前谋划部署,快速推进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落地落实。同时通过强化调度和督导,严把苗木、种植质量关,确保良种壮苗上山,确保造林效果良好,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

  探索活化路径实现古树“生根焕叶”

  在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提质增绿之外,增城还大力推动古树保护工作,并积极探索古树资源活化新路径,实现古树资源“生根焕叶”。

  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后龙山,古树苍天,人杰地灵。村内现有古树群面积约230亩,优势树种为格木、椎树、山牡荆,其中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植物格木约300株。2022年,永宁街龙山古树群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

龙山古树公园内的参天古树(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为保护这片“绿色宝藏”,永宁街紧抓全面推行林长制契机,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村(居)的联动配合,认真落实林长制巡林机制,通过防火巡护、消防维护、病虫防治、挂牌保护、加装监控视频、古树宣教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共同保护龙山古树群这个推窗见绿,移步见景的“山水家园”。

  古树成荫,游人自来,如今的龙山古树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央广网记者前往龙山古树公园探访时,恰好遇上一群阿姨正在公园内载歌载舞。从北方来到广州、帮子女照看小孩的孙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来到广州后才看到有这么茂密的古树群,现在跟着一群“老友”每天都来公园这个“天然氧吧”唱唱歌跳跳舞,充实自己的生活。

  “村子对古树的保护宣传很到位,小朋友从小就知道保护古树和爱护森林的重要性,像每年植树节,我们家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学校的捐树植树等活动,之前放学去接他的时候,他还特意带我去看他种的树,说要和小树共同成长。”孙阿姨表示。

龙山古树公园(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永宁街林业工作站负责人郭衍宣向央广网记者表示,永宁街建立了党员干部分片包干保护制度,共有8名党员对龙山古树群的古树进行主动认领,按照一树一“牌”制作党员志愿巡护牌。此外,还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河众采”小程序,每月定期巡查记录森林树木、古树名木的生长、病虫害情况,配备视频监控,实现古树名木动态监测,精准高效守护古树资源。目前,龙山古树群累计完成修剪枯枝、徒长枝等50株,复壮1株,病虫害防治30余株次,“人防+技防”守护家门口的生态绿。

  郭衍宣介绍道,在保护的同时,当地还对该古树群进行活化利用,多线程发扬古树资源优势。如今,永宁街已在古树群的基础上,打造古树公园试点,将古树名木和当地古村落、古建筑、历史文化相结合,深挖湛若水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传说和人文故事。同时,古树公园进行升级,引入社会力量,完善公园内照明、休憩、消防等配套设施、景观设施和标志标识,实现从“外貌”到“内在”的整体提升。

  据了解,增城区全方位多举措保护古树名木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党建+”模式,发动全区1029名党员对2016株在册古树名木100%认领。目前,全区已完成在册古树2016株统一登记、编号、建档、挂牌,古树后续资源调查并挂牌265株,并将古树、古树后续资源录入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区古树名木资源“一张图”,纳入“林河众采”小程序,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打造“覆盖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古树名木保护模式,实现古树名木动态监测、快速整改。

  走生态产业化道路“结”绿色“致富果”

  绿色是增城亮眼的底色,近年来,增城不断深挖林业资源禀赋,大力推动绿森林资源转换成“绿色宝藏”。

  其中,增城区在全国首创“产业林长”机制并全面推行,动员经营林地面积大于500亩或年产值高于500万的承包户或企业主担任产业林长,将其技术、经验优势融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目前,全区共确立产业林长70名,涉及林地总面积约12.35万亩,产值约3.9亿元,示范带动作用强。

  走在增城区七彩澳游世界景区,道路两侧的荔枝树枝繁叶茂,游人乘坐的小火车穿梭于林间,在山水和林木之间尽情享受自然之趣。

景区内穿梭的丛林小火车(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作为增城区“产业林长”的其中一员,七彩澳游世界景区运营副总韩东表示,“产业林长”最大的职责就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两者要进行有机的平衡。在文旅行业工作16年,韩东对于生态产业化有着独到的理解。在未成为“产业林长”之前,他和团队就已将生态保护融入到景区项目的建设之中,最大程度对生态进行修复。

  “这里原有的荔枝是无打理的状态,野蛮生长,我们盘过来之后,经过悉心打理,现在每年6月份都会举办一个月的荔枝文化节。”韩东介绍,期间游客可以免费去荔枝园里摘荔枝、品尝荔枝。

  除了保护园区原有的树种,项目团队还不断引进树种,植树造林。据统计,从建设开始到正式开园共引种5000多棵,如火焰木、凤凰木、蓝花楹等。

七彩澳游世界是增城探索“产业林长”机制的案例之一(央广网发 七彩澳游世界 供图)

  “在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外,我们还尝试与研学进行有机组合,开展生态科普、生态研学等内容。”韩东介绍称,围绕园区的竹林、苔藓和相关蕨类植物等资源,去年下半年已经与部分学校开展秋游合作,将学校的秋游项目与自然生态科普相结合,参与过的师生和学校管理方对该课程的反响都很好。

  “严守生态红线,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项目开展的宗旨。”韩东表示,七彩澳游世界项目为严守生态红线,保护森林资源,园内配套服务设施均由民房改建而来。项目依托森林资源和自然风光,开发了丛林小火车、丛林飞跃等项目,为园区带来人流量的同时,也为附近的村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让绿色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带动乡村振兴。

  “产业林长”制是增城进行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新路径的探索之一。近年来,增城正大力推动发展以风景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森林康养、休闲产业。

  目前,增城已建成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家、省森林小镇4个,逐步形成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白江湖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集群地,并依托森林海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包袱”向“美丽资源”转化利用。数据显示,2023年,增城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3亿元。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编辑:李斌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