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塑造城央生命共同体,海珠区的生态治水之路
【 字体:

2024-07-10 11:29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美丽河湖是绿水青山之美与生态文明之兴的结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广州市公布了首批15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海珠区有海珠湖、石榴岗河2个案例上榜,获评“美丽河湖”。

  近年来,海珠区创新机制,系统推进全区水环境治理,积极创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昔日的黑臭河涌华丽转身,河里碧波荡漾,两岸鲜花盛开,碧水绿岸的水美画卷徐徐展开。

海珠湖

  海珠湖是广州市首个与水利工程结合的大型生态项目,与周边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浑然天成“金镶玉”的美景。而石榴岗河是“一湖六脉”的主脉,贯穿海珠湿地,是海珠最大的河道,滋养着海珠岛东南的大片绿意,与海珠湖一同组成海珠湿地水网的核心。

  海珠区以塑造城央生命共同体为理念,坚持“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修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潮汐促进水体循环、水质改善,以生物视角恢复和营造动植物生境,低成本解决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和污染问题,走出一条系统、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治水之路。

海珠湖

  党建铸基石·机制保成效

  把党旗插在治水工程一线,将党建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治水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担当作为,同时以党建带团建,组织“青河卫士”,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宣传、带动作用。丰富“党建+治水”载体,向群众充分展示河湖治理成效,构建社会共治共享治水格局。

  坚持依法管水治水,在全市率先建成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模式,全面构筑水生态环境法治防护网,建立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新机制,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精准化、科学化、法治化,形成“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忍破坏”的爱水护水氛围。

  生态铸绿心·系统塑蓝脉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开展生态修复,秉持“微改造、少干预”原则,通过高潮位栖息地、稻田增益系统、“浮排”草滩以及昆虫旅馆等特色生境营造,实现还通道于鱼、还生境于鸟、还家园于城。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鸟类从72种增加到198种,昆虫从42种提升至832种,并发现全球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成为广州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的一个重要指征。

  系统实施河涌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工程,恢复河涌水体的自然流动,同时采用群闸联控,利用自然潮汐规律增加进潮量,兼顾雨洪调蓄和保水补水,激活区域水活力,实现流水不腐,稳固了河涌的生态系统,走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治水之路,以“绿心蓝脉”铸造了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江、涌、园、林于一体的江岛生态系统。

  文化铸水魂·共享促和谐

  传承与发展本土水文化,将石溪村龙舟文化元素融入石榴岗河沿岸碧道建设;将岭南建筑特点融入石榴岗水闸重建;利用河涌水系和传统节日不断丰富和发展龙舟文化的内涵;依托沿河碧道开展粤剧、广绣、岭南书画等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文化活动,让水文化得到普及和传承。

  海珠湿地作为特大城央湿地公园,不仅为全球大都市湿地保育与发展提供独一无二的“中国范本”,也让滨水空间成为都市生活的核心地带,提升市民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与此同时,还开创自然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的“海珠模式”,走进广州200多所学校,支持和服务了东莞华阳湖、中山翠亨等十多家自然公园或保护地的科普教育工作,联合60多家教育机构开设自然课程130多项,读本教材50多套,举办了3000多场自然教育课程,150多场环保宣教活动,吸引了500万人次的参与,广泛传播了海珠湖和石榴岗河的美丽,更让爱水护水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海珠区水系丰富,拥有以黄埔涌、海珠涌、石榴岗河为代表的大小河涌74条,以水为脉,因水而生、向水而兴、拥水而荣。接下来,海珠区将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和保护,努力绘就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环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穗环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