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 09:43 来源:触电新闻
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广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绿色转型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速推进,南粤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专家认为,广东全力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湖面鹭鸟成群,林间虫鸣蛙叫此起彼伏。游人漫步在栈道上,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
12年前,广州在全国首次采用“只征不转”方式,将一片万亩果园修复成一座占地1100公顷的湿地公园,遵循“微改造、少干预”原则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打造城市自然栖息地。
如今,海珠湿地作为中国超大城市中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已经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生态调节功能逐渐凸显。海珠湿地宣传工作人员叶桀瀛介绍,经过10多年的生态保护,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植物从294种增加至835种,鸟类从72种增加至197种,“今年4月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鸟中国宝’东方白鹳也停歇在了湖心岛,2021年及2022年连续两年发现以海珠湿地命名的全球昆虫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
东方白鹳
“近年来,海珠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通过维育河网湿地、保留传统的基塘农业文化遗产,大幅度缓解热岛效应,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环境质量。海珠湿地可收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调节周边城区内涝50平方公里;缓解热岛效应,平均气温降低0.5-1度;湿地内水质从过去的V类提升到Ⅲ类,部分指标达到II类水质标准。”叶桀瀛表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海珠湿地恢复乡土植物,让百年老树重新挂果,营造草滩鸟岛、城市小微湿地群,恢复完整生态系统结构,成了粤港澳鸟类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
海珠湿地持续推动生态品质提升,近五年来,利用生态价值外溢效应带动周边产业升级,周边地区GDP提高4倍以上。同时,合理统筹保育与开放,与市民游客共享绿色空间,全国优秀科普品牌“海珠湿地自然学校”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走近自然的生动课堂。
“自然学校已经开办自然课程超过900场次,服务人数超过3000多万人次。我们建设自然教育中心、农耕基地等五大特色教育场所,雁来栖观鸟径、福寿果廊等9条科普长廊,搭配4000多个科普解说牌及观鸟望远镜,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叶桀瀛说道。
海珠湿地探索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经济发展共赢,是广东高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生动范例。近年来,广东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全省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连续9年全面达标。今年1-4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97.8%,全省270个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3.7%,劣Ⅴ类断面全面清零。
去年是广东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全省超额完成林分优化提升和森林抚育提升两个200万亩年度任务,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今年以来,广东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1万亩,年度任务提前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修玉分析认为,广东全面系统谋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美丽广东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广东加速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引领全国,珠三角区域产业绿色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同时,广东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生态品质持续提升。在制度建设方面,探索出台GEP核算、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制度,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当前,广东正以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张修玉指出,广东牢牢抓住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这一战略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有优势、有底气向更高的目标进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样板。
“广东要着力在构建全域绿美大格局上引领全国,加速构建绿色空间布局,珠三角要对标国际一流加快产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打造更具辐射力的绿色发展主引擎。东西两翼要强化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培育更具承载力的绿色增长新动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充分发挥自然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新质生产力。”张修玉表示。
在坚持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方面,张修玉认为,广东应延伸“生态+”复合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医药、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农村不仅要整治环境,还要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统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乡村风貌塑造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田园风光、历史古韵、岭南人文等优势资源,分步分类建设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诗画岭南和美乡村。”
张修玉还建议广东进一步落实“双碳”任务,增强绿美广东社会经济效益,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制度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将助推广东全域绿美格局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新的提升。同时,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美丽广东建设的良好氛围,群众的幸福指数会更高。”
采写:广播融媒体中心记者罗俊琳
通讯员:刘金林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