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公园城区”初具规模 守护生物多样精彩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探路绿美生态建设 专项规划四大生态服务产品
【 字体:

2024-05-29 10:51 来源:南方都市报

1.绿意盎然的天河智慧城。天河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四级公园体系建设。

2.天河公园,绿树环绕。

3.华南国家植物园是中国历史最久、植物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

4.天河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和碧道建设。受访者供图

  晚霞降临,海心沙就会出现鹭鸟齐飞的景象;猎德涌边水清岸绿景美,鱼游清涌,吸引着市民游客流连驻足;“鸟性化”公园珠江公园引来众多鸟类栖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场面,频频在广州天河上演。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如何探路绿美生态建设?广州第一经济大区作出了示范。天河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奋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格局。近期出台的《公园城区·绿美天河专项规划》中,天河更是提出新目标——打造生态新高地、绿色新引擎、活力新门户、机制新标杆,担当绿美生态建设的领头羊和火车头。

  摸清家底

  每季度沿样线开展调查

  4月中旬,央视推出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位于天河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以其独特的野生植物保护措施成为纪录片关注的焦点。

  华南国家植物园是中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如今,华南国家植物园已实现迁地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97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496种。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努力下,报春苣苔、杜鹃红山茶、虎颜花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还实现了野外回归。

  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天河区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天河区部门联动,多方合力,深入自然保护地、城市绿地及天然河道等区域开展资源调查,旨在摸清“家底”,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介绍,在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方面,调查团队按季度开展调查,一年四次,对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以及珍稀濒危、重点保护物种进行细致的观测与记录。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调查团队还科学设置了不少于10条植物调查样线,每季度沿样线开展调查,拍摄照片、采集标本,整理植物名录,提交植物凭证照片或植物标本100份,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普查初步成果显示,天河区辖区内有野生动植物500多种,其中不乏珍稀物种。鸟类资源尤为丰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省鸟白鹇在“火龙凤”森林公园内广泛分布,成为天河区绿色生态的亮丽名片。

  据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已被列为《天河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5年)》《天河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任务。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河区已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完善管理制度、开展调查监测、保护生态系统、加强物种保护、保障生物安全、扎实推进“一园一中心”(即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七方面22项任务。 

  保护监管

  守护野生动植物生态家园

  据介绍,天河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全力守护好全区3个自然保护地,不断提升“火龙凤”三大森林公园及大观湿地公园品质,全面保护修复生态系统。

  针对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行为,天河区多部门联合开展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充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自然保护地污染源排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建设“无废城市”。

  目前,天河区全区共留出26.45平方公里保护空间,占全区面积约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达23.7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2.4%,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如果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最直接、最可见的补偿莫过于生态修复。2022年7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某企业未按规定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经过磋商,该企业最终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补植复绿的方式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这是广州首例大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异地替代修复案例。随着补植复绿完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科普示范基地正式对公众开放,从多方面展示不同植物对修复大气、土壤和水污染的效果。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首例大气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磋商成功,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科普示范基地在华南国家植物园落地生根,充分体现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项规划

  打造四大板块生态服务产品

  高标准建设40公里森林步道,串联贯通火炉山、龙眼洞、凤凰山三山;以车陂涌为示范开展幸福河湖示范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绿美碧带;打造登高望城市公园、滨水活力公园、都市田园农业公园等公园品牌;驾车行经华南快速干线、环城高速、广河高速等路段,将在沿线看到更高品质的绿化……天河区近日出台的《公园城区·绿美天河专项规划》(下称《规划》),描绘出“公园城区 绿美天河”的新蓝图。

  天河生态本底特色鲜明,“绿美天河”有着良好基础。天河南临珠江,北有火炉山、凤凰山、龙眼洞三大森林公园,车陂涌、棠下涌、猎德涌、沙河涌、深涌五条骨干河道贯穿其中,生态发展要素集聚。此外,天河区建有各类公园92个、绿道15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平方米,“公园城区”已初具规模。

  根据《规划》,天河区将聚焦“一园一中心”两大“国字号”工程,凸显天河特色,打造“国植绿核、三山翠环、龙溪碧带、公园绿网”四大板块生态服务产品。

  自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以来,天河区加强“一园一中心”建设的服务保障。《规划》提出,天河将从“本园-环园-城园”三个维度,打造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城园融合示范区,进一步构建生态多样性,全方位提升区域功能品质,将天河北部片区打造成为广大市民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的高品质生态文明示范区。在2025年前,天河区还将高质量完成串联贯通“火龙凤”三山的40公里森林步道。

  在河湖碧带建设方面,今年内,天河将对3个生态廊道节点进行整治,开展华南国家植物园段车陂涌、风庄涌、程界东涌及天河湿地公园水鸟廊道节点等整治项目,局部恢复生态岸线,提升游憩品质,完善慢行系统。在公园绿网建设方面,天河区将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加快推进马鞍山公园和燕岭公园建设,健全完善四级公园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天河还将对公园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升,探索公园建设运营机制,让更多市民群众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环境。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区咏诗 通讯员 吴旭莉 丁宁远

  数说

  天河区共划定并严守13.73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面积共1549.35公顷。

  全区共留出26.45平方公里保护空间,占全区面积的19.3%。

  森林覆盖率达23.7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2.4%。

  辖内有野生动植物500多种,鸟类资源丰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省鸟白鹇在“火龙凤”森林公园有较广分布。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