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2 09:38 来源:“环境杂志+”微信公众号
广东历来是核技术利用大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居于全国前列,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近4年实现翻一番增长,给全省辐射安全监管带来更大挑战。广东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高度重视核与辐射安全工作,从省、市、区逐级逐步构建起以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保障、人才支撑、公众参与等为主体的核安全治理体系,不断筑牢核安全防线,保障核与辐射总体安全、稳定、可控。
特别是在“放管服”领域,2012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采取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事项下放形式,实现权责统一,以提升监管效能;2021年,又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在此背景下,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级以上市,在核监管领域逐渐展现出良好的管理水平,建立起完整机制,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了公众安全,为各市核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圳:打通“堵点”硬“核”示范 重任在肩,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监管对象,建机立制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有效承接做好省级委托职权事项,2021年7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设立了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加挂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局、深圳市核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统筹负责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2023年经深圳市政府审定后,印发了《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有力推动各部门履职尽责,全力保障深圳市核与辐射绝对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局创新监督执法,充分利用深圳市智慧环保平台和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将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统筹市区执法力量,开展‘全覆盖’监管执法。‘互联网+’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全力保障核与辐射安全。2023年,我们共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检查超2500家次,共查处6宗违法行为。”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向科技要创新、要效能,开发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全市域的31个电离环境自动监测站、27个重点企业电离监管监测点、18个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站,新建核与辐射实验室,定制核应急监测车,初步实现“一网统管”,推动专项执法“现场检查”为主逐步转变为“线上核查”为主,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减少对企业生产的“打扰”,也有利于督促指导隐患整改,形成闭环,有效遏制各类辐射安全事故发生。 此外,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创新编制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对80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辐射安全风险评估,并探索以辐射安全评估结果指导监管执法,实现“辐射安全风险在哪里,监管执法就到哪里”的精细化执法。 “目前,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存在一些难点,比如说放射性废水处理与排放、动物诊疗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中,基层执法人员经常反映缺乏统一的规范。”该负责人如是说。为解决“难点”,打通“堵点”,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正加紧开展2项环境强制性地方标准和1项推荐性地方标准制定,同时,加快推进38类核技术利用项目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南制定,现已基本完成初稿编制。 据介绍,这2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分别是《核医学废水衰变贮存装置辐射安全技术要求》《动物诊断X射线装置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1项推荐性地方标准则是《核医学废水处理技术规范》。这些标准从核医学废水处理设施选址、设计与建造、处理工艺、辐射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制定技术规范,推动核医学废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从技术角度消除深圳市放射性废水超标排放的风险隐患;同时,从选址与布局、辐射防护、辐射安全措施及操作、辐射监测等方面规定了X射线装置用于动物诊断活动中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构建符合市情的动物诊断辐射安全技术标准,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提升辐射安全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标准均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为我国相关领域的辐射安全管理提供了“深圳经验”。 38类核技术利用项目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南则是从环保手续履行、辐射防护工程设计、建造和运行、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监测、辐射工作人员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标准化制定,进一步强化了核技术利用单位履行辐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辐射安全管理行为,提升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消除辐射安全隐患,防范辐射安全风险。 东莞:查漏补缺 防患未然 2021年12月,东莞市松山湖一家宠物诊疗机构因违法使用兽用X射线装置,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这也是东莞市首宗因此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宠物医院也有放射诊疗装置?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也属于违法行为?带着疑惑,笔者采访了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负责人。 该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宠物医疗事业的发展,很多宠物医院均建有数字化X射线摄影室,配备的宠物专用DR即为X射线装置。这些放射诊疗设备也需要制定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各项辐射规章制度,需要规范设置警示标志和电离辐射标志,并有较完善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防护设施。而宠物医院属于医疗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的细分业态,根据检查情况,我们对其设置了更为详细具体的监管要求。” 该负责人口中提到的“检查”,即是2023年3月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核与辐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行动。该行动联合属地分局外出检查共33次,发现问题近百余处,均已落实整改。“排查对象涵盖电子加速器、放射源、便携式射线装置、宠物医院、移动探伤等核技术应用领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细节之处。” 此外,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还于2023年5月在全市启动了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数据核查工作,指导分局对全市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全覆盖检查,至9月完成相关工作,达到生态环境部要求的监管数据完整率、放射源业务备案率两个100%的目标;年底对高风险移动放射源进行了全覆盖检查,覆盖检查所有重点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发现问题形成台账并督促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在排查整治过程中,该局采用“三结合”的方式达到工作效果的“事半功倍”。“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开展现场检查的同时,还依托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对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系统数据核查;二是执法与监测相结合,对相关点位同步开展辐射监测,精准提供执法依据;三是排查与普法相结合,边排查边普法,持续增强核技术利用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和辐射管理人员知法、守法意识,提升企业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水平。”该负责人介绍说。 细致扎实的工作,收获了满满的好评。2023年,不论是生态环境部华南监督站的抽查任务,还是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四不两直”突击调研,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均完成了“高分答卷”,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评价。 广州黄埔:创新“破局” “全要素”保障 惠州大亚湾:“三个一”机制 护航发展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以下简称“大亚湾区”),位于惠州市东南,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东西两翼两个石化工业基地之一。该石化区综合实力连续9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前列,世界500强企业包括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恒力石化等重点项目均落户于此。根据2024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大亚湾区放射源持有量在全市占比高,截至2024年1月,全区共有482枚放射源,其中442枚在石化区使用或贮存,主要用于建设管道、产品探伤等。因此,加强辐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效防范遏制放射性事故,保持高质量放射源管理水平也成为优化该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年来,大亚湾区生态环境部门围绕大亚湾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总目标,践行“理性、协调、并进”核安全观,积极构建“三个一”机制,全力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在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持续用力,实现了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总体可控,辐射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为助力大亚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与辐射安全保障。
首先,“制定一份检查清单”。面对大亚湾区放射源持有量在全市占比较高的情况,大亚湾区生态环境部门聚焦关键环节,制定出一份全面检查清单,突出抓好监督检查,全面防范核技术利用安全风险。
“我们对用源企业开展人员资质、场所规范、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设备等方面的检查,确保辐射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降低辐射事故发生概率。针对放射源区内运输及异地放射源入库等重点环节,事无巨细确保各个环节信息准确无误。存储或取用便携式放射源时,则要求人员备案且专车运输、专人专责。”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大亚湾分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说。
其次,“开展一项服务”。“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向我局下放了Ⅲ类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权限,承接后我们立即组织编制工作指南,及时做好下放事项无缝衔接,并进一步优化程序,压缩审批时限。”该负责人介绍说,“同时,开展‘营商环境有我’活动,提前介入,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服务举措,协调推动解决企业在安全发展中的难题,使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如,埃克森美孚项目涉核技术利用项目较多,2023年以来,大亚湾分局对该项目一期放射源夜间探伤开展了15次现场检查,重点关注探伤人员资质、作业区域划定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其中,针对探伤作业人员资质检查,除了确认书面资料人员资质信息,还采用现场查验方式,要求探伤现场实操人员提供身份信息查验资质考核记录,防止出现无证上岗或备案人员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再次,“完善一批预案”。据介绍,大亚湾分局牵头开展了《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核事故应急预案》和《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编工作,预案包含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核事故、辐射事故,各相关单位能按应急预案要求迅速投入应急处置。
为强化事故应急实战演练,该分局还制定了《大亚湾区参加广东省第十一次核事故应急演习暨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场内外联合应急演习工作方案》,同时积极参与全省、全市核与辐射应急或反恐应急演练,立足实战,持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此外,组织做好各项重大活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防范、应急值守备勤工作,以大亚湾区生态环境部门之为,切实履行大亚湾区安全“护城河”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