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韧性之城:城绿共融善治理
【 字体:

2024-02-06 09:52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图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南方日报记者 苏韵桦 摄

  绿植成片,鲜花展颜。2月的广州,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到,面向2049,广州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样板,进一步建成环境健康稳固、山城田海共融、公园全域共享、低碳先锋引领的韧性之城,打造全域旅游城市与全域景观风貌城市。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治理,一流的治理包括一流的韧性内核。2049年的广州,如何一展韧性城区的“韧”劲?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广州,正积极探索超大型一流城市治理创新之路,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城绿共融善治理。广州将通过打造美好市政和安全防灾体系、构建通山达海、贯江融城的生态网络、建设城园融合的全域公园城市、争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锋等关键措施,让城市更有吸引力、更富魅力、更可持续。

  南方日报记者 郭苏莹

  “绿心”聚城,通山达海

  你会被怎么样的“广州之美”所吸引?绿色,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答案。

  通山达海,贯江融城,这是山海相连,城野交融的绿色家园,也是融合生态之美、人文之蕴的美丽广州。

  水网交织,树木林立,霞光映水,碧波荡漾……城市中央,新中轴线上,“绿心”闪耀。而城市“绿心”所在之处,正是海珠湿地。

  位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它是全国唯一一个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国家湿地公园。一座超大城市放弃了超过万亿元的商业开发价值,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央生态空间。

  “绿心”能长在城中央,是广州走过十年的生态保护建设之路——从探索性提出“只征不转”政策,到通过立法开展永久性保护,再到加快推进生态修复、频频刷新物种新纪录,海珠湿地不仅成为多样生物的栖息地,也演变为汇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城市生态空间。

  “绿心”背后,折射的是广州锚固山海相连、城野交融的山水型生态城市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的考量与决心。

  维育山城田海的生态格局,广州正构建通山达海、贯江融城的“三纵五横”区域生态廊道,打通关键节点,统筹推进区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湾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彰显广州依山、拥田、汇水、向海的大地景观。

  未来,一个“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将从“山水城田海”出发,向保护建设以重要自然资源分布区域为主体、水系与廊道为纽带、重点生态公园为节点的方向延伸。

  都市绿心将进一步“扩容提质”。广州将联动白云山、海珠湿地周边绿色资源,形成连片优质生态绿核,同时整合天河北部、白云东部、黄埔西部的森林公园,推进五水汇湾的南沙明珠湾区域建设30公里的环湾绿链,打造城绿共融的都市生态高地。

  建设可亲近的北部山林生态区,广州将整合建设流溪河森林公园群、石门森林公园群、白水山森林公园群,提升山体森林品牌效益。

  构建流域一体的蓝脉绿网,广州将强化通山、达海、贯城、联湾的作用,优化沿线绿色空间,构建流溪河、增江—东江、珠江、沙湾水道、洪奇沥水道、狮子洋六条江河水脉,推动三生融合,强化沿岸生态防护功能,打造高品质滨水活力空间,营造特色产业风貌,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区。

  公园连城,人在景中

  春节将至,紫花风铃摇曳生姿,火红的三角梅热烈盛开。

  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广州处处洋溢着盎然绿意。

  一座园、一座城。从空中俯瞰,华南国家植物园如一颗绿色宝石点缀在广州中心城区的东北角。揭牌以来,“融园入城”美好愿景跃然如现,先行先试的国家植物园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模式,正逐渐清晰。

  碧道穿城,人游景中,串联起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碧道成为市民的休闲地、亲水地。预计至2035年,广州实现建成碧道2000公里的总体目标。蜿蜒碧道之间,蕴藏着广州绿色发展的蓬勃脉动和人民群众的舒心惬意。

  “在广州,随意走入一座公园,即可获得一片山林。绿色随处可见,让我来了就不肯走。”“新广州人”何小姐说,广州的绿意,是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绽放于广州四处。让市民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共韧性是城市美好生活的保障。如何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发展肌理,将生态福祉渗进生活?

  建设城园融合的全域公园城市,广州已有谋划。其一,是建设植物园城市。

  走出园,融入城。高水平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既是广州落实国务院批复要求,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决心,又是做细公共韧性建设,为市民构筑美好生活的担当。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以“本园+环园+城园”空间布局,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拓展植物园的迁地保护、科研科普的社会服务功能,构建国内首个“1+3+N”城园融合体系,打造环国家植物园全境游览体系、智慧林业产业和品质生活街区。

  其二,全面推进增园添绿享景,让活力多元的公园场景进一步落地。

  打造岭南特色的百年公园,全域多途径增建公园。广州将强化山水乡野地区公园化利用,多途径推进高密度城区增园添绿,按照每30分钟公共交通可达范围至少建设1处城市公园、每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至少建设1处社区公园、每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至少建设1处口袋公园的标准,大力增补家门口的公园;推动住区、街区、校区、园区附属绿地开放,打造人人可享的绿美空间。

  此外,多道合一的花城漫道网络,将助力市民从家门口开启绿美生活,实现慢行10分钟亲水岸,慢行30分钟进森林,让市民“远”能徒步山林、漫步郊野,“近”能出门见园、转角享绿。

  一座市民可与山海晤谈、与流水对话、与古树私语、与万物同行的城市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做强“大脑”,智治穗城

  绿色,是城市发展的底色,智慧,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未来。

  去年,台风“苏拉”来临前,全市发布“五停”指引,按照台风预警信号的不同级别,9个区发布了次日停课通知,其他区照常上课。这是广州通过智能预警分析,实现停课的一场精准应对。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全市三防一张图”让三防工作实现一屏统览,挂图作战……保障城市安全韧性,广州正统筹洪涝安全、水资源、能源、环境改善,加快美好市政体系升级与新型智能手段运用,提升巨灾风险抵御能力。

  一个大屏实时感知城市脉动,“一网通办”让办事更舒心,“一网统管”让城市更智慧……近年来,广州以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打造了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穗智管城市运行中枢。

  智慧城市可触可感,广州的“智慧指数”也在全球刷新显示度——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布的《2022—2023年度全球微笑城市百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成果》中,广州获得全球第五、全国第二。

  让城市更智能,让城市生态更绿色、低碳,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内在要求。

  推进绿色低碳新型实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全系统减碳增汇,广州将实施“酷城”行动,创新绿色治理机制,打造全球碳金融中心。

  从“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到如今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千年商都”广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绿色低碳的智慧城市悄然崛起。

  以智之名、慧聚穗城,从智慧城市,打开一个未来的广州。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