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动态管理、贴心服务、以奖促建 广东打造宣教阵地推动公众参与
【 字体:

2022-05-30 10: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东莞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
开辟的户外自然教育场所。郑秀亮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郑秀亮 通讯员张晓芒

  “哇,这里好美。”走进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循环经济生态园,参观者总会误以为进入了一个旅游景区。这里有颇具侨乡韵味的特色建筑,整个项目与开平碉楼群极为相似,与周边风景融为一体。

  “园区还被命名为2021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其所打造的环保科普宣教体系,能有效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增强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省宣教中心”)教育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广东省共有190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每年线上线下共接待群众达470多万人次,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便捷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窗口阵地。

  通过开展扎实的基地复查、指导帮扶、以奖促建等工作,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焕发新生机和活力。2022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中,明确要求“建成10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面对新要求,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都有哪些新举措?

  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显规范

  今年3月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拟取消31家环境教育基地单位命名的公示,同时对其中仍符合条件的164家单位予以保留。至此,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不再“只进不出”,基地动态管理机制逐步落实,退出机制初步形成。

  “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经过20多年实践,目前已经命名的省级环境教育基地也逐渐呈现出不同的运营状况,大部分基地不管是场馆设施还是活动课程都能跟随最新的环境教育政策及形势适时调整更新,但是有些基地的设施及活动形式均不再符合现阶段环境教育的需要。”广东省宣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基地质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于2021年3月对已命名的基地开展了全面复查工作,最终发现全省共有31家单位已不具备环境基地功能。

  “复查工作很有意义,通过这次对全市基地全覆盖检查,我们掌握了基地的真实情况,加强了和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便于今后合作推进基地宣教项目。同时也将促进相关单位对该项工作的开展。”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科技监测教育科负责人表示。

  贴心服务,基地类型更丰富

  在开展基地复查的同时,新基地申报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提交申报材料的单位,评审专家深入每一个现场查看,并对申报单位做实地指导,将服务送到基层。

  比如,中山五桂山旗溪生态社区在当地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在旗溪开辟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教育场所,制定了完整的生态研学路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态研学活动。在这里,有能够让人感受到土地疗愈力的生活农场,有可以开展自然教育的野外学堂,还有体验手心合一的木工作坊等。

  “旗溪生态社区充分展现了‘生态社区’的内涵——这是一个以让社会、环境、生态达到协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社区。”评审专家、广州大学教授陈南称赞道,“只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和深耕细作,假以时日,这里将有望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教育基地的典范。”

  专家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对其进行“望闻问切”,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评审工作组也会及时为申报单位提供有助于基地建设的政策信息等资讯。

  “我们开发了一套有配套教学视频的课程,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这套课程即将编辑成册向全省推广。”在开平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省宣教中心工作人员为申报单位送来了及时雨。“环境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环境教育基地课程配套不够,缺乏相应课程方案,这是很多单位的短板。”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为帮助基层单位攻克课程开发难题,省宣教中心联合相关机构开发了一套具备年龄分层、面向垃圾焚烧及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教育课程,即将向全省推广使用,将极大地缓解一些基地的“课程荒”。

  以奖促建,发挥优质基地示范作用

  2021年,广东省投入财政资金280万元,支持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云浮等13家现有省级环境教育基地提升;2022年,又安排了600万元,拟支持15家基地开展项目建设。实实在在的资金扶持和不断加码的指导帮扶,让广东达成“建成10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的目标有了坚实基础。

  资金的注入让建设工作有了新活力。江门鹤山环保教育基地利用申请到的专项资金设计了8套环境教育课程,通过“软件”升级,把基地用活,把活动做精彩,使基地成为当地生态研学教育的“香饽饽”,预约“火爆”。

  “我们的课程在公众号上一放出去就被抢完了,供不应求,根本忙不过来。”江门鹤山环保教育基地负责人劳艳芬自豪地说。

  “申请到的资金虽然不多,但引起了集团总部的关注,他们更支持我们的工作了,也将拨付更多资金继续加强基地建设。”东莞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负责人罗淑怡兴奋地介绍。

  据了解,东莞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申请到资金后,在2021年对基地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除了原来以室内为主的“豆豆课堂”大展厅,又开辟了户外环境教育场所——“豆豆自然乐园”,打造了“环保设施+自然教育”的一体化环境教育体系。

  如今,以奖促建为一个个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未来,它们也将进一步发挥区域示范性作用。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