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陈建飚:“细微事”托举美丽城市建设“大民生”
【 字体:

2025-03-11 10:25 来源:南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新期待。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陈建飚表示,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是建设美丽城市建设中国先行区的应有之义。他认为城市之“美”不仅要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让市民可感、可及,要践行人本理念,增强市民的体验感、获得幸福感是美丽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国政协委员、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陈建飚。受访者供图

  陈建飚称,首先生态要“融”、设施要“通”。广州的“青山半入城”,深圳的“山海连城”,都是通过山海河湖多样化生态资源的融合,架构起各具特色的城市健康骨架和生态基底。整合绿色基础设施,如绿环、绿带、绿廊、河道、公园和水体,打造“互联互通、通山达海、蓝绿交织、和谐共生”的绿美生态网络,形成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网络型城市生态系统,既减少生态孤岛效应,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又可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好人居环境。同时,城市建设要“留白增绿”“见缝插绿”,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从多维空间界面打造城市立体生态,将自然之美融入城市肌理,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移步进园,为市民提供更多近绿、亲绿、享绿的好去处。

  “美丽宜居城市,须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陈建飚认为,新区建设应转变以往高密度的土地开发模式,倡导多元居住模式,如建设多层低密度的公寓式社区、郊区低层低密度独栋屋社区等,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多元、更融入自然,接近传统居住体验,邻里交往也更密切。在难以避免高密度的城市核心区建设中,可运用“立体城市”的理念,从单宗地的开发建设模式向多宗地、立体开发、紧凑型、发展轨道交通导向型建设模式转变,细化明确规划、用地、管理等规则,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科学、综合、系统开发,进一步挖掘高密度城区的功能复合、边界融合潜力,加速布局“天空之城”,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同时,完善海绵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基础设施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效降低城市洪涝和碳排放,加强城市安全韧性,让群众生活舒适。

  陈建飚表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将继续秉承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初心,遵循“以人为本”规划设计理念,创新应用各类新技术,探索更多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建设方案,为树立高标准美丽城市建设新标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贡献国企智慧力量。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