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10:54 来源:信息时报
小朋友制作哪吒主题香薰石膏娃娃。
广州博物馆馆藏哪吒主题小人书。馆方供图
学生打卡哪吒主题打卡板。校方供图
哪吒主题印章。
游
创意印章吸引打卡 文旅融合促进二次消费
近期,广州悄然兴起一种别具一格的旅游方式——哪吒主题特色集章活动,不少游客开启“盖章游”行程。大家拿起哪吒主题印章,盖在准备好的明信片、白纸上,将这份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物予以珍藏。
前日,记者在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家印章店门口见到,游客在门口排成一排,按指引进行“盖章”。店主吴先生介绍,电影上映后,店里的设计师结合电影元素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出3套哪吒主题的印章供游客免费使用。“3套印章各有特色,涵盖了经典台词、角色形象等元素,自盖章活动开放以来,前来盖章打卡的人越来越多。”吴先生说,“原先我们只在店门口让游客自由盖章,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之后我们采取扫码取号排队的方式,游客可以取号后先到附近的景点游玩,等差不多到号时再返回店里盖章。”吴先生表示,作为“集章中国”联盟单位之一,这几套主题印章也将推广至国内其他城市,让喜爱《哪吒2》的观众开启别样的旅游体验。
在越秀区一德路的一家文创体验店里,“哪吒主题四色盖章”活动同样点燃了游客的热情。据悉,在该店消费30元后,消费者可以参与盖章活动。现场,不少游客拿起由黑、黄、蓝、红四种不同颜色的图章,盖印4次后得到完整的哪吒、敖丙图案。“真的很神奇,满足了我集章的快乐。”“原来我也可以通过盖章创作出电影中的敖丙形象,真是不虚此行。”参加体验的游客说。
除了集章活动外,DIY香薰石膏娃娃活动也成为亲子家庭走进哪吒文化、开启旅游时光的热门选择。上周末傍晚,2场亲子DIY活动在黄埔区花厅坊举行。上百个亲子家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动手DIY制作哪吒造型香薰石膏娃娃。孩子们拿起手中画笔,为哪吒造型的香薰石膏涂上颜料,创作出心目中的“哪吒”形象。
“我和孩子来到花厅坊,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改造提升后焕发的新活力。孩子也在思考后创作出自己的手绘作品,我觉得很有收获。”游客李女士表示。
品
两百年IP跨界传承 多领域创新赋能经典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哪吒2》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大家对哪吒的研究热情。其实,广州多个文化空间也藏有哪吒的“身影”,街坊可以走进其中,充分感受哪吒文化魅力。
日前,记者在广州博物馆里的藏品清道光广彩《封神演义》图包袱瓶上见到了哪吒形象。该博物馆专家介绍,该藏品的瓶身装饰整体绘制场面宏大,张力十足,充满中国古典文化韵味和奇幻色彩,拿着乾坤圈的“古早”哪吒作为《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出现在道光时期的广彩上。18世纪末至19世纪,大宗外销广彩瓷上一度流行以《三国演义》《西厢记》等文学名著和戏剧故事为主题纹饰,这说明了哪吒早在200多年前就随着广州的外销瓷漂洋过海。此外,广州博物馆还收藏有1983年少年儿童出版社《老寿星打豹》、1985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哪吒传(1)》、1987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哪吒》系列连环画等出版物。这类曾经风靡一时的小人书,是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童年回忆。
除了广州博物馆之外,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也能一睹哪吒的风采。据了解,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收藏的民间工艺作品中,有数件出现了哪吒形象,包括1958年哪吒闹东海象牙摆件、景德镇窑“居仁堂制”款粉彩封神榜图橄榄瓷瓶、20世纪初期的白地棕黑釉绘封神图瓷细口瓶、现代哪吒闹海岫玉摆件等。陈家祠首进建筑中路东侧北面屋脊上的陶塑中,有一组“武王伐纣”作品也可以见到“哪吒”。只见画面中白须的姜子牙居中,身侧分别是黄飞虎、杨戬、雷震子、黄天化等名将,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位居其中。
除了博物馆之外,近期广州多个文化空间也推出哪吒主题分享会。在289艺术街区举办的活动上,专业艺术工作者以“了解影视制作 看哪吒别有风味”为主题,向观众分享了电影背后的哪吒故事。
同时,广州多个职能部门、高校也创新形式,利用哪吒人物形象的特点,推出创意视频、特色活动。
广州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将哪吒所穿着的红马甲与广州红棉老兵穿的红马甲结合,在创作视频的过程中引入哪吒形象,同时结合《哪吒2》中有关红马甲的相关台词,将红棉老兵的正面形象和所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予以呈现,该创意视频在“红棉老兵”官方抖音号发布之后,受到广泛关注。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创意视频中将时下火热的“DeepSeek”软件与哪吒元素相结合,设计哪吒在“DeepSeek”软件评价广州生态环境的情景,在视频中以哪吒的角度带领观众领略白云山、东山湖、流溪河等广州绿美风光,其视频展示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新学期迎新活动上,校方特别设置了哪吒主题文化活动,哪吒、敖丙、石矶娘娘等角色人形立牌出现在校道,吸引不少师生家长在展板前驻足合影。校方还在校园内悬挂“乾坤圈定,志在四方”等电影台词,表达了对学子新学期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