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10:12 来源:中国报道网
华南国家植物园(陈文吉摄)
天河之美,不仅于都市商圈的现代繁华之美,更在于山水相依、花鸟共舞的生态之美。华南国家植物园花草斗艳的姿态万千、猎德涌白鹭纷飞的翩跹起舞、车陂涌龙舟竞渡的激情飞扬、天河湿地公园赏秋打卡的欢声笑语,是天河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2024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会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起草编制《天河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于近日印发实施。该《规划》系广东省首个区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
《规划》从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三方面分析了全区生物多样性现状,总结了天河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1+3+8+N”(即一个总目标、三大任务体系、八项主要任务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目标任务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天河区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推动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描绘保护蓝图,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
以“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为总体目标,《规划》提出分两个阶段,描绘“城园融合、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景。
其中,到2027年,天河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趋于完善,各类生态系统得到切实保护,都市特色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城园融合”的绿美天河新格局。
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监测体系全面完善,保护空间格局统一有序,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全面保护,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可持续利用机制全面建立,迁地保育植物资源保持在世界前列,建成万物和谐的公园城区。
明确目标任务,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规划》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监测与安全保障、宣传教育与惠益共享等三大任务体系,细化八方面31项任务,明确15个重点工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深走实,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提升生物保护管理水平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两环、五廊、多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建成通山达江、蓝绿融合的城区生态景观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高标准建设“火龙凤”三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加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管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能力;全力支持“一园一中心”(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提升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水平;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建设900亩多彩森林、400亩第一重山沿线景观林、50亩山地造林,优化提升森林质量。
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对于提高综合生物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规划》要求进一步健全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全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古树名木调查监测,构建全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网络;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开展生物疫情与灾害监测防控,深化转基因等生物技术产品安全管理,规范流浪宠物和野生动物放生管理,防范野生动物致害风险;探索大湾区城市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策略。
为提升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划》强化宣传教育和惠益共享。加强环境教育基地、大湾区天河云道城市新型休闲旅游慢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宣传,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和志愿者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保护传承生物多样性传统文化,实现生物多样性惠益共享。
此外,《规划》提出探索建设社区生境花园,丰富社区生物多样性,助推人居空间品质提升;探索开展动物友好建筑设计改造,建设生态友好夜景,为野生动物创建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实施,《规划》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科技支撑、推动公众参与、强化资金保障等全方位保障措施,全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建成高密度城区生态保护、绿色治理与城市建设均衡发展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总体目标。
天河之韵,绿意盎然,万物和谐。展望未来,一幅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天河画卷正徐徐展开……(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供稿单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黄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