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广州海珠湿地生态艺术国际双年展开幕,湿地中看艺术与生态的对话
【 字体:

2025-01-13 14:10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1月12日,阳光明媚,在海珠湿地绿意盎然的果林之间,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事——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海珠湿地生态艺术国际双年展”拉开序幕,现场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艺术评论人和专家学者,以及热爱生态与艺术的市民和游客,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盛会。

  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广东园林学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生态艺术创作,进一步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并促进青年艺术家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生态艺术这一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智慧的新兴艺术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海珠湿地作为广州市的重要生态绿洲,一直致力于在生态艺术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而海珠湿地同样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湿地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艺术家们探索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灵感源泉。在此背景下,海珠湿地国际艺术双年展应运而生,成为一次对生态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去年12月,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启动了海珠湿地生态艺术驻地计划,面向全球征集青年生态艺术家,驻留海珠湿地进行艺术创作。会场周边的果林间分布着艺术家们围绕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所创作的生态作品,他们深入挖掘海珠湿地的空间价值和想象力,以生态艺术学的视角,探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花艺、彩绘、装置艺术等创作形式,展现绿美广州建设丰硕成果。

  开幕式现场,生态艺术驻地计划纪录片展示了9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海珠湿地的独特资源,巧妙地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湿地生态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含生态意义的作品。

  随后,各位艺术家们现场分享了各自的驻地创作经历、艺术理念及作品背后的故事。他们纷纷表示,这次驻地计划是一次难得的艺术探索之旅,让自己在近距离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这也将成为他们未来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向。

  来自荷兰的花艺艺术家Pieter Teisman说:“20年前我就来到了广州,能参加海珠湿地的驻地计划我觉得很酷!”此次他的生态艺术作品《觅境·悬浮森林》设计灵感来源于广州海珠湿地的生态环境和鸟类多样性。

  驻地艺术家边思敏和梁宇博的作品《川行》则将目光聚焦于海珠湿地高畦深沟这一传统农业系统。“川行,是人在川上行走。通过行走,发现海珠湿地这片土地的故事。”梁宇博解释道:“川,指万亩果园‘高畦深沟’,一条条灌溉果树的水渠构成‘川’字形态。行,指跨越水渠的小桥,引导你穿越水渠、走进果林,关注你未曾发现的信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林广思介绍,本次展览参展作品的材料都取自于海珠湿地周边的场地和社区。“在广州的雨季开启之后,大部分作品可能会受到损坏乃至消失,因此整个展览的艺术品最终将回到这片土地,变化的程度以及存活的程度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

  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希望此次双年展通过驻地创作、生态艺术国际论坛、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不仅可以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交流平台,也能够用艺术的力量激发更多人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和行动,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城市生态品牌打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海珠湿地生态艺术促进青年艺术家发展”主题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生态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海珠湿地作为广州城市中心的生态绿洲,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态艺术的观念相契合。据悉,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也即将拉开帷幕,历年广州园林博览会作为展示全球园林艺术的重要窗口,其丰富的园林设计理念和生态保护实践为此次双年展提供了宝贵的灵感与借鉴。此次双年展作为园博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着重于推动绿美广州的生态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