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动态
荔湾区大沙河碧道: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的碧道建设典范
【 字体:

2024-12-30 09:25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导语】

  大沙河地处荔湾区海龙街,靠近广佛线龙溪地铁站,毗邻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这一带位于广佛交界,依托便利的物流交通,花卉产业发达,周围遍布花卉大棚、种植基地,散布村落、民居。2021年,为改善周边自然生态和群众生活环境,荔湾区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大沙河湿地水环境,重点建设大沙河碧道。大沙河碧道虽然地处城郊地区,但从规划设计之初,荔湾区始终对标一线都市碧道标准,对堤岸护坡、游径空间、绿化配植、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品质提升,融合“草坡入水”和海绵城市建设等现代水生态理念,还原亲水岸线,调蓄雨水,涵养水生态环境,构建现代简洁、自然生态的活力滨水碧道。如今,升级改造后的大沙河,风景如画,恰似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这里。

  【正文】

  (1案例简介

  大沙河碧道全长5.2公里,其中湿地公园段建设长度1.1公里,项目于2021年5月26日开工建设,2021年10月主体工程建设完成,2022年1月21日正式完工验收。大沙河碧道建设始终贯彻水生态优先的理念,充分遵循原有河涌湿地的生态属性,保留了“水秀花香”的特色风貌。在规划设计之初,荔湾区对标一线都市碧道标准,从堤岸护坡、游径空间、绿化配植、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品质提升,融合“草坡入水”和海绵城市建设等现代理念,构建了现代简洁、自然生态的活力滨水碧道。同时,大沙河碧道还注重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和发扬大沙河特色龙船传统文化,打造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水文化景观。

  (2)主要做法

  一是巩固加强水安全保障。按照荔湾区内河涌20年一遇的堤防达标建设标准,充分保留大沙河原有堤岸结构,并进行生态化堤岸改造。通过增设80套救生设施、53个河涌警示标识、清理大沙河行洪通道内的杂物及垃圾约130㎡,整治大沙河流域支渠、支涌排水通道3处,着力保障行洪通道畅通,巩固提升大沙河水安全。

  二是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结合大沙河碧道建设,进一步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充分排查河涌周边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源,确保实现污水不入河涌。同时补种耐水及净水能力强的再力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350㎡,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绿地、植草沟、石材、雨水花园、透水沥青路面等增强碧道对雨水径流的吐纳、储存和净化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大沙河碧道水环境。第三方单位监测结果显示,大沙河目前整体水质已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三是持续提升水生态品质大沙河碧道的设计建设充分贯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了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兼顾了水安全与水环境,将河涌水岸整体作为一个大的海绵体,在地形设计上充分考虑坡度对径流的影响,让雨水向河道汇流不外排。海绵设施建设包括5975.04㎡可下渗的透水沥青慢跑道,提高场地下渗率;营建湿地滩涂2910.58㎡,种植本地耐水湿植物,提高对雨水的净化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对河道的污染;结合入口设计雨水花园1201.01㎡,晴天供人们玩耍嬉戏,雨天可以调蓄雨水,降低雨水峰值河道行洪压力。在满足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上,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滨水景观,为整个区域的生态结构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提供了宝贵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最终实现了大沙河海绵功能与水安全保障并存,兼顾“安全、生态、景美”。

  四是传承发扬水文化特色“沙溪龙船景”在荔湾区乃至广州市内属闻名的民间龙舟比赛之一,民间广泛流传“沙溪龙船飞甘快,老龙龙船用绳拉”的说法,现今已升格为荔湾区龙舟邀请赛,列为“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五月五,龙船鼓”系列之一。大沙河碧道建设充分传承发扬一河两岸龙舟竞渡水文化特色,现场保留周边村民沿用至今的龙船坞,结合大沙河碧道标识系统,打造大沙河龙船文化科普展示标识牌,向居民群众宣传大沙河龙舟文化历史及岭南传统民俗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使大沙河碧道成为传承和展示岭南水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是不断完善便民服务。大沙河碧道建设坚持“以民为本,还绿于民”,深入践行碧道滨水经济带建设理念,升级改造满足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基础服务设施,切实将利民惠民理念融入建设细节。通过建设运营大沙河碧道党群服务驿站,搭建智能贩卖机、公厕、共享充电宝、共享寄存箱、医疗箱等公共配套服务的优质平台,精心建设便民休憩设施、特色文化景墙、亲水步道等设施,将巡河通道与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结合,成功串联起人流量大的广佛地铁龙溪站与荔湾花鸟鱼虫市场、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场等荔湾乡村振兴重要消费节点,拉动居民群众休闲消费热情,形成了绿色生态、亲民实用的活力“绿洲”。

治理之前景象

治理之后景象

  (3)取得成效

  一是碧道工程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大沙河碧道经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现场评估考核得分为97分,达到优质碧道评分标准,远高于广州市“优质碧道”85分以上的评估标准。2022年5月,广州市河长办正式将大沙河碧道列为“2021年度广州市优质碧道”。2022年8月30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正式公布2022年IFLA AAPME获奖名单,荔湾区大沙河碧道项目荣获“洪水和水资源管理类荣誉奖”。成功创建了碧道建设的“荔湾模式”,树立了广州市碧道建设的新典范。

  二是改造成果到群众广泛好评。荔湾区大沙河碧道自2021年下半年建成以来,广受群众好评,广东电视台、广东珠江卫视、羊城晚报、广州发布等公共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大沙河碧道水环境提升及改善情况,现场采访游客体验好评如潮:“周末带一家人来大沙河碧道亲水休闲,中午在附近找家农庄吃饭,再到旁边东西部市场购特产,到周边花卉市场淘货,大人们放松,孩子玩得开心,又休闲又充实......”

  三是碧道建设取得良好经济生态效益。大沙河碧道实施前,现场杂草丛生、人行道路年久失修、蚊蝇滋生,河岸环境脏乱差,居民游客体验差、人烟稀少。大沙河碧道建成后,有效提升了海龙围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助力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营造出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高品质滨水景观,已经成为旅客亲水垂钓、踏青赏花、消费扶贫的全新打卡点。经组织参建单位统计测算,大沙河节假日期间的居民游客最高当日可达上千人,远高于改造前每天数十人的到访标准。大沙河碧道草地上休闲野餐、搭设帐篷的群众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居民游客在广州市荔湾区生活游玩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显著提升。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