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09:27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黄埔区始终高度重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将绿美黄埔建设与全域公园城市、林长制等工作衔接,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和城市空间形态,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绿美生态新城。
一、 高度重视,深化认识,出台建设工作方案
黄埔区坚定以“建设宜业宜居公园城市典范”为目标,不断强化思想认识与责任担当。在全市率先出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工作行动方案》,成立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为全域公园城市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以“山水对话、园城共生、湾区担当”为主题,以九大特色行动为抓手,即1个“百”行动【百大公园打造】+3个“千”行动【千里路网建设、千颗古树保护、千年文脉保护】+5个“城”行动【青山入城、碧水织城、园业融城、智慧兴城、安全筑城】,以产业、科技与人文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全力推进高质量打造全市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二、精准识别,合理布局,加快城市公园增量提质
精准识别现状公园服务覆盖不足区域,均衡合理布局各类公园。重点推进黄埔区全龄智能体育公园、知识公园等公园建设,合理增补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建设夯实城市“绿肺”。2021年以来新增创新滨水公园、温涧路湿地公园等2个城市公园,新增口袋公园25个,南岗河悦动公园、榕溪谷口袋公园入选2023广州十大“最美口袋公园”,持续逐步打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城市面貌。创新公园(古荔枝树群)荣获全市首批授牌的4个古树公园之一,通过“轻介入,重保护,现有场地活化利用”的手法,发挥古树公园休憩、科普、文化功能,服务周边社区以及学校。
三、串珠成链、联网成片,加强生态资源优化整合
结合黄埔区641条城市道路、84条河涌河流、八座大山【八座大山:帽峰山、福和山、尖峰山、油麻山、萝峰山、龙头山、刘村大山、暹岗大山】,打造贯通全区的绿道、碧道、“连城森邻道”蓝绿生态骨架,建设绿道660公里。推行林荫路建设,制定出台《黄埔区全面推行林荫路建设工作方案》《黄埔区林荫路认定和管理办法》,构建“党政同责、条块结合、属地负责、通力协作”的镇街领导包干制,已选出35条路段作为黄埔区第一批林荫路示范点,聆雨路被评选为广州市第一批特色风貌林荫路。
四、统筹三生、协调发展,实现人、城、园和谐共生共荣
高效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及广州城园融合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植物园走出园融入城,实现公园城市可感、可知、可享、可用,香雪公园、牛角岭公园入选华南国家植物园及广州城园融合体系专类植物展示园,黄埔儿童公园、黄埔公园等9个公园入选生态科普宣教点。成功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示范区,让城市与绿色交织共生,建设有机生长、宜居宜业、和谐共生的全域公园城市。围绕人民需求,持续提升公园城市吸引力。培育“公园+未来生活”、“公园+未来产业”等新场景,推进“公园+体育”行动,完成市民广场、创新公园等8处提质更新。开放辖区内17个公园草坪共享区域试点,供市民游客搭帐篷、休闲游玩。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