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0:43 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日前,在生态环境部有关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中,黄埔区获命名,成为广州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据该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印发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工作方案,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并建立多重督办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体系标准要求,2018、2019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在全市11个区中连续获评优秀。
据介绍,今年来,该区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四个坚持”,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充分发挥区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统筹开展全区重大生态环境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制度保障,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统筹指导推进水、气、重金属、土壤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着力解决重点环境问题。一是印发区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二是编制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及配套责任清单,强化各部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建立健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职责明确、权责一致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空气质量改善。今年1-9月,黄埔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4天,优良比例为92.7%;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推动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黄埔区国考断面墩头基水质达到III类,较考核要求提升一个类别。今年1月-9月,南岗河、金紫涌、凤凰河水质明显好转。南岗河流域氨氮指标平均为1.10mg/L(IV类水质)、金紫涌流域氨氮指标平均为0.902mg/ L(Ш类水质)、凤凰河流域氨氮指标平均为1.57mg/ L(V类水质),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全区18条黑臭水体继续保持不黑不臭。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印发了土壤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流程及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建立了土壤污染调查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了行政审查时间,为重大项目供地提供了保障。持续开展第三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500家企业土壤污染数据资料收集,对其中15家列入省详调名单的重点行业企业的用地采样监测布点方案开展了专家评审,完成了15家采样工作。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积极主动对接上级环保部门,争取到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5000万元支持区土壤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打造大湾区建设用地调查与修复的示范项目。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印发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每月开展对涉废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执法检查,督促产生固废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坚持“管理和教育相结合”原则,结合“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环保、卫生、交通、公安等部门危险废物管理联合执法制度,加强联动,加大检查频次与力度。截至9月底对233家涉废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对违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9家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合计罚款30万元。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推进“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印发实施年度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现场核查,加强疫情期间对“散乱污”场所的巡查,落实常态化的监管措施,对“散乱污”场所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保持“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高压态势。今年1-9月,累计排查出“散乱污”场所1255家,整治1241家,整治率达99%。
做好城镇污水治理。根据《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村全覆盖攻坚方案2019-2021》,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铺设污水收集管网长度约280公里,达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的整治目标,提前实现农村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印发了机关事业单位排水单位达标等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区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工作,并开展小微水体整治。截至9月底,全区排水单元共完成约1184个,面积约69.81平方公里,占2020年底前计划完成量的84.98%,完成全部31个小微水体整治。
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率先探索建设“企业有呼,服务必应”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桥梁,实现双向有效沟通,在及时响应企业诉求的同时,将政府的政策、监管要求等相关情况极速推送给企业,形成政企双方高效的沟通、反馈、交流机制。制定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分别梳理两批次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录报送上级部门统一发布,并通过非现场执法的方式开展执法监管。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打造国内先进水平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积极探索依托从事环境治理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组织社会化、专业化、科技化环境监管辅助服务力量应用于事中事后环境监管中,推动环境治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该系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指挥平台,构建了“首战用我、战之必胜”的保障体系。系统集成了在线监测监控、一源一档等大数据平台,全面涵盖了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污染源监管、固废监管、应急指挥、党建等七个子系统。系统总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运行以来,已对上百家重点污染源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办理办结了上千宗环境污染投诉,妥善处理了多起环境应急事件,及时响应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快速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提升监测科技化水平。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走航监测分析,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走航监测130天,形成走航监测分析报告15份;充分运用好在线监测、走航监测、网格化精准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打造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数据检测技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区分局 张天保 罗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