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15:44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花都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治水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全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治水成效显著,辖区内河涌水质持续稳定向好。2024年,区内珠江流域主要支流白坭河断面历史首次提升至Ⅲ类水质标准。
2024年,花都区国考流溪河李溪坝断面和省考白坭河大坳断面水质分别达Ⅱ类和Ⅲ类,较目标水质均提升一个级别;省考秀全水厂断面稳定达Ⅲ类目标水质;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监管平台和市考核的13条黑臭河涌持续保持“长制久清”;全区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省考水功能区九湾潭水库、芙蓉嶂水库分别达Ⅱ类、Ⅲ类目标水质。花都区花都湖、九湾潭水库分别入选广州市第一批、第二批市级美丽河湖。
一、挑起“重担子”,持续狠抓水污染防控落实。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源头治理攻坚战。2024年,花都区排水单元达标创建6723.98公顷,完成市总河长4号令总任务的90.08%;池塘标准化改造4.01万亩,50亩以上池塘养殖尾水水质合格率达100%;加强“散乱污”整治,累计开展“散乱污”检查1004次,48家企业完成整治。二是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辖区内308条河流、3个湖泊、53个水库1755公里岸线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排查出3896个入河排口,100%完成全区流域排查任务。三是扎实开展管网检查与清疏工作。完成排水管网养护2721公里,“洗管”900公里,“洗井”1.5万座;排查新增入河排污口176个,已完成整治83个,其余正有序整治中。四是严厉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检查工业企业2200家,出动执法人员4483人次,立案199宗,查封3宗,作出行政处罚76宗,罚款784.9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3宗。
二、巩固“水长清”,深入推进河湖生态治理。
一是常态化落实水域保洁工作。出动保洁人员8.31万人次,船只1.54万艘次,车辆1.24万车次,清理垃圾杂物5739.63吨。二是深入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清理水塘4422口、沟渠2000公里,清理清淤量11万吨、农村生活垃圾2.19万吨、禽畜养殖粪污176吨,并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三是积极推进河湖健康评价。完成花都区“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和3条河流健康评价工作。四是持续清理整治“四乱”问题。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销号22宗河湖“四乱”问题图斑。五是不断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管。开展各类水行政执法检查327次,立案61宗,年内未发生重大水事纠纷案;重点加强河道水域非法洗砂联合检查,全年未发现利用河道水域非法洗砂的违法行为。
三、共绘“发展图”,全面促进治水综合效益转化。
一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年度双控制目标;广州北江引水工程首期实现全面通水,农村供水改造工程8宗管道敷设已超过95%;全面完成国有镇级供水企业整合;创建节水型学校2所,低碳环保示范单位6个,市级“无废学校”173所,省级“绿色学校”176所。二是加强森林水涵养能力建设。完成提升工程4.395万亩,包括封山育林0.35万亩、森林抚育0.52万亩,完成率达103%;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完成治理面积2.6平方公里。三是加快构建亲水骨干体系。完成建设广东万里碧道11.6公里年度任务,累计建成约125公里;探索“水+文旅”产业融合新模式,打造以“乡约古韵·水漾新境”为主题的塱头村鲤鱼涌省级碧带建设项目。
2025年花都区将抓实抓细水污染防治、水域保洁、小微水体管护等工作,压实各部门行业监管职责,做到源头监管、综合治理、严格执法;探索治水收益反哺路径,深入挖掘河湖生态价值,发展水经济,积极打造白坭河幸福河湖示范项目,全面规划碧道建设,高质量推进三坑水库水利风景区创建,高效促进水利工程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实现河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通过借鉴学习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完善美丽河湖要素,继续推进花都区内6条河湖申报广州市市级美丽河湖,同步推进花都湖、九湾潭水库申报广东省省级美丽河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花都区美丽水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花都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