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17:43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中建四局发展(广州天河)有限公司为金融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获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中建集团低碳零碳重点示范项目、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智能建造试点与造价改革试点、广州市重点项目,获得近零能耗建筑设计阶段标识、LEED金级预认证证书、绿建三星预评价报告。
一、技术情况
项目采用南北贯穿式冷巷、太阳能烟囱、天然采光、维护结构、高效制冷机房、高效输配系统和末端、全热蒸发式新风热回收、高效照明、高效电梯、建筑光伏一体化、低碳光电模块化房屋、绿色建造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等多项节能减碳专项设计,以打造国内夏热冬暖地区首个超高层近零能耗建筑为目标,聚焦建筑本体节能、主动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三个维度。在建筑本体节能方面,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围护结构、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方面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用能需求。
二、经济效益
项目主要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方法,近零能耗建筑能耗达到29.4kWh/m2,碳排放量下降到16.7kgCO2/(m2a),年度节约用电400万kW·h,减少碳排放量2090吨,减碳率58.9%。项目年度节约用电约400万kW·h,按商业电价约0.7元/度计算,每年可节省费用约4000000*0.7=2800000元。
本项目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大大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减少人们使用空调机械来改善生活环境,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此外,本项目室内装修采用无污染环境友好型材料和部品,进一步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项目建成后将创造出“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通过对标一般建筑项目用能,为建筑和用户节约能源成本,实现全社会节能。本项目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实施能源资源消费革命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影响
项目聚焦于建筑本体节能设计、能源系统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等方面,通过13项节能减碳专项设计,充分挖掘建筑节能和产能潜力,实现超高层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该建筑本体节能率51.0%,综合节能率61.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5.4%,标志着建筑本体节能减碳已达现有技术最高水平。每年,节约用电约400万kw·h,减少碳排放量约2090吨,减碳率58.9%。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超大型城市以及天河区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地区的优质示范项目,项目不仅推动了近零能耗示范项目突破,还推动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成为全国先进标杆、湾区引领示范。
项目创新性地探索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近零能耗技术路径,为我国超高层写字楼的绿色节能低碳发展提供工程示范。项目首次在超高层建筑中创新性地设置太阳能烟囱和冷巷,建设国内首个超高层近零能耗写字楼,为我国建筑领域落实碳达峰战略提供示范案例,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发展规划低碳近零建筑等绿色产业政策,顺应了区域发展的总体方向,有助于推动广州市、天河区核心商业城区CBD的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
四、推广应用
自国家、省、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以来,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成为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近年多部政策中的延续性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低碳技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穗府办规〔2020〕16号),到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其中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番禺、南沙等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到2025年力争达到60%,该项目的成功示范,为近零能耗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我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