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暴雨是赤峰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吗
【 字体:

2009年08月01日 10:03: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赤峰水污染导致市民就医人数不断增加。据赤峰市卫生局提供的消息,截至7月30日下午,赤峰市新城区自来水污染已致4020人门诊就医,88人住院治疗,其中治愈出院15人,门诊治愈1833人。这大概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由城市供水引发的最严重的一起公共卫生事件。

    一场暴雨过后,数千市民集体呕吐、腹泻,城市生活对自然天象的此种“反响”方式让人惊异。那么,两者之间不可思议的联系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据当地初步调查显示,向新城区供水的九龙供水公司有一个水源井设在民俗园里,附近100米处就有一个污水处理泵站,两者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7月23日的那场强降雨,打通了污水泵站和饮用水源井之间原本并不牢固的区隔,致使大量有害污水通过自来水管流进了市民的家里。

    更难以想象的是,九龙供水公司在接到大量市民电话反映之后,仍然表示自己的水质没有问题。直到自来水被污染的第三天,才向市民发布通告并关闸停水。

    这个初步结论看起来很平常,但它却暴露出城市供水安全在特定情形下的脆弱性。

    几年前,国家开始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许多中小城市的自来水开始面向民间资本或外资开放。为赤峰新城区供水的九龙公司就是一家带有民营背景的企业。九龙公司之所以出现水事故,一方面与该公司的水源井遭遇暴雨袭击有关,但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在水务方面的经验欠缺和管理疏漏也是致命伤。首先是在建设中,对水源井与污水泵站之间的串通危险缺乏预见性。其次,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公司内部显然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更重要的是,该企业在面临市民生命安全和公司经营利益的重大矛盾时,竟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拖延三天才发出通告,让更多的市民遭受了痛苦与损失。

    但在企业过失的“显象”背后,却是政府管理功能缺失的严重隐患。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目的,既是为了消除该领域的行政垄断,也是要以市场机制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市政惰性,其附加效应是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放弃和放松对公用事业的监管责任。赤峰新城区水质不佳,市民早有反映,但当地政府显然没太当一回事。水污染发生之后,数千市民纷纷腹泻、呕吐、发烧,按说当地卫生部门应该紧急动员起来、查找原因才对,但直到供水公司出面“自首”,当地政府才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说明,当地建设部门对民营自来水企业完全持一种放任态度。地方政府对公用事业尤其是水业监管的缺失,才是赤峰水污染事件的罪魁祸首。

    质疑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正当性和进步性,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发生在赤峰的自来水污染事件,其实是给所有已经或正在推行改革的城市敲了一记警钟。一个多月前,湖北南漳县在一场暴雨过后,也曾出现过自来水管流出黑泥浆事件,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还专门就此做过报道。但也许是因为南漳地方太小,黑泥浆也没有导致千人就医的严重后果,因此社会对居民饮水安全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警惕。赤峰水污染却告诉人们,如果我们在城市水务改革中拖有欠账,如果地方政府以改革的名义推卸了监管责任,老百姓早晚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赤峰市在处理此次水污染事件时,不仅要做好治疗、安抚和赔偿工作,还应该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更应该检视和反思的是,九龙公司是否具备经营自来水业务的资质?该公司当初获得新城区自来水经营许可是否经过了正当的程序?只有查清了这些问题,当地群众才可能感到安心。

    一场暴雨导致了水污染,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据报道,当地政府正在做的几件事中,就包括由建委抓紧实施供水管线改造,让新城区的居民喝上老城区的清洁自来水。假如不是那么多人生病了,这样的好梦恐怕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成真。(评论员 蔡方华)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