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广州宣言”再推环保风暴
【 字体:

张 悦

  

    地方行政力量干扰环境执法,使环保周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

    5月26日,上午9时,广州东方宾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如期举行,一项被环保人士寄望为中国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措施在此间发轫。
  “这次我们将向全国人民做出郑重承诺,并且希望这些承诺能够强有力地推进中国环保的历史性转变,以后可以把它叫做‘广州宣言’。”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刘友宾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不同寻常的是,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这次大会上“狠话”不断,“一律不批”、“一律严处”、“坚决向违法者说不。对闯红灯者叫停”等严厉的措辞,让人感受到新一轮环保风暴来临前的“火药味”。

   从被动环保到积极环保

   在这次“广州宣言”中,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向全国人民作出七项庄重承诺。除了“便民高效”、“公开透明”两大先行原则,之后五条直指环评工作中的掣肘因素:
   接受监督。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敏感项目,事先公告受理信息、事中公示审查进展、事后公布审批结果。
   廉洁自律。绝不向任何单位指定环评机构,绝不参与任何有偿中介活动,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咨询费、评审费、专家费,绝不收取任何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绝不参加任何不合规定的娱乐活动。
   公平公正。环评资质管理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把关”;在日常管理中对所有环评单位及人员一视同仁,在考核监督中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严处。
   严格审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强化验收。“三同时”验收中,对监管不力、漏管漏批的限期整顿,对环保设施未同步建成、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停产使用;对环保设施同步建设、依法申请验收的限时办结。
   “历史性转变”,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履新半年来,这一词语已成为他的标志性用语。
4月中旬在肆虐的沙尘暴中如期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环保工作“放开来抓”。周生贤表示,中国环保将进行“历史性转变”,不会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将扭转滞后的、补救的、被动的形势。“要想当好官就不要搞污染”的要求,充分显示了其治理环境的决心。
   “由于地方环保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环保局长的‘乌纱帽’攥在地方领导手中,一些缺乏环境法治意识的领导,用‘挪位置’、‘摘帽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5月22日,周生贤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环保法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这样说。
   “必须要转变。现在的官员终于开始意识到,不光是GDP,搞不好环保也要‘下课’。”大庆市环保局局长刘桂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2005年,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对九大环境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17名责任人受到撤职、记过、警告等处分。有12个省区市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时,处分了责任人163人,其中政府领导7人、职能部门领导20人。
   不独官员的意识,“历史性转变”更主要的体现在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上。
   周生贤分析“广州宣言”的背景说,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转变。
   “‘环保’正在从原来事后补救的被动环保,变为事前预防的积极环保。”周生贤说。

   环保“亮剑”

   有人曾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形容环保部门的尴尬地位。但从200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环保总局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频频“亮剑”。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介绍,2005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不仅在环境执法中叫停了一批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违规在建项目,还在环评审批受理过程中发现了大量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建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力、石化、钢铁、煤炭等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
   今年2月7日,为了迅速遏制环境安全事件多发势头,有效消除或减少环境安全隐患,避免类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再度发生,环保总局对127个分布在全国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投资约4500亿元的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问题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0个投资约290亿元的违反“三同时”的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国家环保总局还在2月间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是中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
   今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表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说‘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白地告诉大家,环境指标没有完成。”
   周生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温家宝总理对环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后凡是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同时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规划环评专家审查机制,从决策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周生贤坦言,环境保护工作目前依然是老账未还、又欠新账,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不欠新账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好环境影响评价这个重要的关口。
   “要在环评中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要把控制指标落实到重点区域和行业的发展规划中,落实到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中。对不能达标排放或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的企业,坚决不批新上项目。在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区域,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提出污染物总量削减的替代方案,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投产使用。”他说。

   “为人民的环境利益冲锋陷阵”

   周生贤说,在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审批、验收中,要认真落实直接关系群众环境利益的环保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周生贤告诉记者:“当前,一些地方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盲目建设、无序开发,违法违规闯环保‘红灯’的现象屡有发生,有些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甚至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各级环保部门和环评单位要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顶住压力、排除干扰,拿起法律武器,坚决向违法者说不,对闯红灯者叫停。对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再好也坚决不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项目,无论涉及到谁,都要坚决停产整改。
   “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对环保工作的殷切期望。环保部门要用好撒手锏,用好环评这个有力武器,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冲锋陷阵。该亮剑时就亮剑,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周生贤说。
   他在会议上提醒环保官员:不能兑现的承诺就是谎言。要通过内部监督、行业监督、系统监督、社会监督,保障承诺的兑现。一旦发现问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22期)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