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09:18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协同市教育局以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为载体,积极争取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持,成功谋划汕头市低碳学校试点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规划引领实践,构建“2+3+N”建设思路
项目以“2+3+N”建设思路,致力将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打造为汕头市首个低碳学校示范点。“2”是两个顶层设计文件,即汕头市低碳学校示范点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南,为低碳校园的建设提供坚实规划与指导方向;“3”则聚焦于支撑低碳校园建设的三大核心项目,包括实施屋顶光伏工程,推进中水(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设备项目,以及构建碳普惠智能管理模块,三大项目共同构成了低碳校园建设的骨架与脉络;“N”则涵盖多项低碳教育配套保障措施,举办低碳讲座、编写定制化低碳教程、设立低碳展厅等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低碳理念的普及与推广,构建具有低碳节能、绿色赋能、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低碳学校。
重点突出建设3大项目,推动学校低碳转型
经前期深入调研,现场勘察,确定目标,研究制订汕头市低碳学校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南,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通过屋顶光伏工程、中水(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碳普惠智能模块等三大项目建设,将学校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贯穿到低碳学校建设全过程,推进学校逐步向低碳转型。
屋顶光伏构筑低碳校园。采用光伏太阳能资源的屋项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屋顶光伏工程,光伏铺设面积达到7275平方米,装机容量达到952.94KWP,平均每年发电量达到110万度,每年替代标准煤约320吨,每年预计可减二氧化碳排放680吨。光伏运行将大大地提升了学校绿色能源比例,实现低碳学校建设节能的含绿量,提升学校管理的含金量,加快学校节能降碳绿色转型。
中水利用打造节水校园。建设雨水收集蓄水池38.4m³,清水池14.4m³,合计容积52.8m³;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厚度2-3mm,路面雨水初期弃流厚度4-8mm,处理规模达到3m³/h。中雨水回用设备的运行,预计每年节约用水达到5000m³,节约水费约1.6万元。中雨水利用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节水意识,形成人人参与节水良好行为。
构建校园碳普惠智能场景。构建覆盖全校约2000名学生的普惠智能场景,创新采用“普惠运算机制+展示”模式,结合学校德育评分制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设计包括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评分板块的低碳行为作为评分内容。
推进科学建设机制,打造低碳科普范本
自项目实施以来,学校碳排放量显著下降100%以上,收到的成效远远高于既定目标。学生的节能降碳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显著提高,开展低碳教育主题活动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科普教育直观高效。采用”两实两虚”相结合,”硬件软件”兼顾的建设模式,通过建设屋顶光伏、实施中雨水回用,低碳学校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与系统指南、碳普惠创新模式等项目转化为实物量,形成资源能源科普教育的现场范本。学生可直观了解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及光伏电站运行机制实践,领会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应用的场景,以及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行为。特别在电力供应不足或中断情况下,绿色能源光伏可作为备用电源,提升能源安全重要性认识,树立应对气候变化社会责任感。
循环利用收益见效。中(雨)水循环回用的建设可在经济、环保、社会方面收到“看得见”“摸得着”多重成效。在经济层面,中(雨)水回用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成本,降低学校的用水成本,减轻市政供水系统的负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环保方面,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在社会方面,培养师生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善人们对节水节能节材的节约资源观念,起到寓教于社会作用。
普惠运用初具实效。通过智慧赋能措施,软硬件兼顾的做法,将低碳行为运算软件与电子班牌、户外电子屏等硬件设备相结合来规范低碳行为,开创性地将学校德育工作运用于碳普惠实现机制中。碳普惠智慧模块的运行,将全面地带动师生践行绿色校园、树立低碳生活、强化环保责任意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地将爱护生态、敬畏自然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王绍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