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09:33 来源:珠江环境报
建筑施工需使用大量的能源与材料,并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加强统筹协调,会同住建园林、水务、城管等部门及各街道,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工地污染防治,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率先推广全方位、立体式工地扬尘治理模式
建筑施工对颗粒物(PM2.5/PM10)、NO2、CO、臭氧等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均有影响。天河区大力推广扬尘、废气治理新技术,并通过“示范工地”“无废工地”建设等方式加强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工地污染治理水平,如华南农业大学综合体育馆项目施工单位率先在全市推广使用“塔吊高空压尘+雾炮中空降尘+围挡低空拦尘”全方位、立体式的工地扬尘治理模式,扩大喷雾覆盖范围;羊城晚报社业务用房岭南数字创意中心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在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阶段,建成并启用华南地区最大的基坑防尘天幕系统,同时与喷淋系统等结合使用,有效减少工地扬尘污染。据统计,天河区辖内工地已加装塔吊喷淋装置29台,配备移动雾炮机144个,围挡墙体安装喷雾设施28560米,建成“无废工地”17个。
无人机巡航对工地进行无死角管控
工地扬尘、施工机械尾气污染具有点多、面广、易反复、难管理等特点,人工巡查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存在不同区域视觉盲点问题。随着区域开发建设进程加快,天河区建筑施工增加,管控压力增大,据统计,2023年以来,天河区在建房建市政工程162个,施工总面积为647.15万平方米,较2022年同比增加5.8%,办理建筑废弃物排放证的工地有59个,同比增加30%,建筑废弃物排放量为826.3万立方米,同比增加30%。为强化工地污染防控,天河区探索多种监管模式,开展专项整治。
一方面,摸清监管底数。组织开展全区施工工地专项排查,动态更新完善施工工地监管台账,督促落实“6个100%”“一不准进,三不准出”要求,规范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严禁使用未编码登记或不符合排放标准、“冒黑烟”的工程机械,推进工地“油品直供”。截至目前,天河区登记在册工地中涉及使用油品的37个工地均已使用正规油品,全区工地共有施工机械140台。2023年以来,共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和尾气37台次,处罚非道路移动机械“冒黑烟”、尾气超标分别为10宗、2宗。
另一方面,强化智慧监管。推行“线上+线下”、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多种手段,落细落实工地污染监管。辖区大型施工工地100%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设备并联网,执法人员利用系统不定时抽查和分析数据,实现对工地污染防治落实情况的实时监控,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借助无人机巡航,对辖内重点工地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巡查管控,2023年以来利用无人机巡查工地扬尘污染防控落实情况51次,对发现的18个问题责令立行立改,成效明显。
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压紧压实工地污染防治责任
建筑施工监管涉及住建园林、水务、城管、规划、生态环境、街道等多个责任单位,天河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群策群力、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区生态环境、住建园林、水务、城管等4部门联合印发《天河区建筑施工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要点(1.0版)》,督促项目工地逐项落实主体责任。区城管会同交警、生态环境等部门及属地街道,2023年组织建设工地及建筑废弃物处置专项执法行动102次。区建设工程扬尘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园林局)持续推动工地落实“6个100%”“一不准进,三不准出”要求,全区2023年现场巡查2.04万余次。区环委办不定期组织住建园林、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和各街道开展工地污染防治联合督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并交办责任单位跟进处理,2023年以来共组织联合督导32次;进一步深化“查—交—核”工作机制,开展问题“随手拍”,2023年以来累计交办涉工地污染问题149件,已全部督促整改;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区环委办对责任单位发出《提醒函》,并会同区委办公室、区府办公室进行专项督办,对问题整改进行“回头看”,累计对9件工地污染问题等进行现场核查督办,并形成专题报告报区主要领导,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吴兆麟 张天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