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3 09:51 来源:珠江环境报
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小径蜿蜒、亭台林立……阳春三月,漫步在中山的大街小巷,总能与一座座“口袋公园”不期而遇。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间环境里,这些小而精、小而美、可游玩、可休憩的“口袋公园”,恰似绿色明珠,点缀着方寸之美,照亮着民生幸福。
近年来,中山充分利用城区边角地、闲置地块等区域,建设了一批功能多样的“口袋公园”。2023年,中山市新建、改建的公园项目中,社区“口袋公园”占比约80%。中山,正朝着“推窗见绿、抬头赏景、随处闻香、移步即景”的美好愿景大步迈进。
“口袋公园”成乐园
老旧小区“获新生”
干净整洁的地面、错落有致的花台、舒适美观的凉亭,外加各类健身器材……在石岐街道仙湖社区,一处被老旧楼房包围的“口袋公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65岁周伯伯口中的“休闲乐园”,也是他每天都会打卡的地方。
据周伯伯介绍,每天早上7时左右,买完菜的他就会来这个小公园散步遛弯,顺便看其他老人打太极、做运动,而到了晚上,他便会带着孙子来这里玩耍。“反正什么时候来这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周伯伯说。
据仙湖社区党委书记吴文艳介绍,“口袋公园”的前身是社区街心公园,由于设计简单、设施陈旧,外加日常养护管理粗放等问题,一度成为了周边商户和街坊乱停乱放的“停车场”。此外,一到下雨天,这里积水严重,时常有居民反馈意见。
2021年,借由石岐街道大力开展“口袋公园”建设的契机,仙湖社区党委决定以社区精品公园为标准,对该公园进行翻新改造。历时2个月,改造面积达2000平方米,原本老旧杂乱的街心公园,变身幽静雅致的“口袋公园”,成了附近街坊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事实上,作为中山有名的老城区,石岐街道很多老旧小区都存在着类似于仙湖社区这种基础建设老旧、绿化面积不足、缺乏物业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为改善这一情况,石岐街道并没有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而是通过“见缝插绿”“以点带面”的方式,以打造“口袋公园”为落脚点,为身边的群众不断美化周边环境,让老街坊们也能“推窗见绿”,就近欣赏身边的美景。据统计,截至目前,石岐街道已建成社区口袋公园超60个,改造面积超7800平方米。
“口袋公园”植新绿
共建共享促文明
今年2月1日,南区街道城南社区在悦来花园、南苑新村举行“口袋公园”增绿添彩活动。活动中,30余名“绿美志愿者”自带工具、挥锹铲土,在“口袋公园”里种植三角梅、龙船花、大红花等花苗乔木,用实际行动为城市建设“增绿添彩”。
记者了解到,悦来花园、南苑新村“口袋公园”原本是一处面积约5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因长期荒废,孳生蚊虫,周边居民备受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还居民一抹青绿,城南社区党委积极运用“社区党委+网格员+小区业委会+社会力量”的四联模式,推进落实“口袋花园”微改造项目。其间,中山市人大代表和社区党委多次到现场调研、听取民意和专业人士建议,并最终确定改造方案;城南社区“两委”干部积极链接资源,发动爱心企业、辖区商户和居民群众,捐赠油漆、水泥、沙石和废旧轮胎等物料用于改造;热心党员、新就业群体、青年志愿者、居民主动报名“绿美志愿者”,共同参与“口袋公园”改造……
如今,不仅“口袋公园”的颜值变靓,其间还设置了“榕树议事角”和健身休闲区,成为了居民议事、健身的好去处。“我们也想通过这类‘口袋公园’共建活动,营造出‘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的良好氛围,浸润好城市文明底色。”城南社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从2023年中山市新建、改建公园项目来看,社区公园占比约80%,依然是其中主力。”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位于群众“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是体现公园作用的最直接载体,也是公园城市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将社区公园放在重要位置,是中山对现有公园体系的“补强”和完善,然而,如何让“口袋公园”得到可持续的管理维护,从“增绿”变“常绿”,更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品质。
(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