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09:43 来源:珠江环境报
在茂名市茂南区椰子村,一棵棵生长茂盛,植根发达的芦竹出现在椰子村污水净化池上,不远处的农田里,一名村民正利用经过处理后的储水塘的水来浇灌着农作物。
“现在方便多了,我们不用到远处挑水淋菜了,这些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后流出来的水就可以用了,就地取材,又不浪费又实用。”正在田园劳作的梁姨说道,这就是茂名市茂南区开展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效果与应用的一个场景。
据了解,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生态化、资源化方式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通过建设污水管网+生态沟渠收集系统,污水净化预处理设施、自然湿地和小型生态回用塘等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农村内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同时发挥生态回用塘的调蓄以及灌溉作用,方便农户取水用水。
走进椰子村,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映入眼帘。刚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塘的引入,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将村庄与外界隔绝开来。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清澈的水面上,鲜花盛开,芦竹摇曳,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成为村民们打卡的休闲景点。
从今年开始,茂南、高州率先在湿地种植芦竹,目前茂南已在鱼良闸河道人工湿地已种植了5000株芦竹,占地约200平方米。同时,在椰子村种植了500株芦竹,占地约20平方米。而在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委会书房屋农污项目种植了约900株芦竹,占地约60平方米。另外,分界镇大塘村委会柏木朗村农污项目也种植了约500株芦竹,占地约30平方米。目前,全市各地区已经种植了约6900株芦竹,其中茂南区和高州市主要以农村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为试点种植芦竹。
据介绍,芦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快速生长和繁殖的特点。它的根系发达,能够迅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芦竹适应于湿润的环境,常生长在湖泊、河流、沼泽等水域周围的湿地地带,它的根系能够在湿地中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茂名首次探索芦竹在农村污水净化效果方面的研究试验与应用。芦竹的作用是通过它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以达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效果。”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胡其圣说道。
预计今年,茂名市计划继续种植约21000株芦竹,以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其中,白沙河新坡合水段水生态提升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预计于10月开工。该项目将在湿地及生态岛、浅滩等区域种植约500平方米,约10000株芦竹。另外,化州石湾河水生态提升项目已完成设计,预计于9月开工。该项目可种植约300平方米,约5500株芦竹。此外,全市农村污水项目也将采用人工湿地工艺,预计可种植约300平方米,约5500株芦竹。
茂名大量种植芦竹开启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的举措将为茂名的可持续发展和在农村污水净化效果方面的研究试验和应用提供帮助。“芦竹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植物,可以有效吸收和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提高水质。相信通过这一新模式的推广和实施,茂名将迎来更加清洁、美丽的农村环境。”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市大部分农村地处山区,分布分散,村庄有大面积农田、林地等消纳场地,以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低成本、低耗能、易维护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大幅降低后期运维难度和费用。据了解,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加大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投入,推动芦竹种植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呼吁广大农民和村民积极参与,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茂名积极探索“生活污水治理+四种资源利用化”的模式(即:水解酸化+生态沟+生态塘+尾水资源化、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尾水资源化、水解酸化+农田利用、零散资源化模式),用心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融入到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起解决村内的污水明沟、污水地表漫流和村内黑臭坑塘等问题。这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美丽宜居的家园,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示范。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植物种植,农村污水治理的新模式正在逐步推广,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傅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