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09:36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近日,“大湾区文化交融,青少年生态同行——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全国生态日’文化交流研学活动”在南沙区万顷沙镇举办。此次活动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指导,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等社会组织主办,广东政协港澳青年人文交流基地等单位联合支持。
随着粤港澳三地未成年人代表共同宣读《粤港澳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倡议书》,交流研学活动正式启动。未成年人代表们倡议粤港澳三地未成年人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保护生物多样性,关注海洋生态系统,守护红树林,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粤港澳大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后,广州市政协、南沙区政协及区相关部门代表为基地揭牌,“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正式成立。揭牌仪式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万顷沙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一起启动“我与红树林一起成长公益认养计划”公益项目。
生态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南沙区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由此获得多项工作成果,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称号,同时,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南沙区积极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并成功获得首批试点资格。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南沙区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有三山叠翠、万亩湿地,区内山、水、林、田、湖、海交相辉映,生态本底坚实。南沙区地处珠江出海口,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拥有海域面积351.57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06.73千米,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支持生物多样性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红树林作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滨海湿地海洋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南沙区海域广、海岸线绵长,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更为全市最大,在海洋碳汇建设方面优势突出,是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好“试验田”。
丰富“两山”转化路径
南沙区万顷沙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红树林+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新范式,将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周边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绿色产业相结合,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红树林变成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金树林”。
为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2023年,南沙区开展了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对区内红树林等主要碳汇资源开展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掌握海洋碳库的规模、分布及固碳储碳“家底”,后续将形成南沙区碳汇资源分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现状等成果。南沙区将在本次海洋碳汇资源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海洋碳汇核算模式和开发利用路径,大力推动南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前,南沙区正有序谋划红树林碳普惠项目开发,持续提升“两山”转化反哺能力,结合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有力推动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号令。接下来,南沙区将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紧扣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新定位,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契机,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气候投融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充分发挥气候投融资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广州城市新核心,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南沙智慧、提供南沙方案。
(陈少娴 杜宇燕 林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