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珠江环境报
汕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 字体:

2022-12-10 09:48 来源:珠江环境报

  傍晚时分,汕头市潮阳区金浦梅花湿地公园散步休闲的群众络绎不绝。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练江江面时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河水清澈、河道干净、河面整洁。很难想象,4年前这里的江面满是水浮莲,江边垃圾堆成山。

  2018年以来,汕头市全面推进练江综合整治,坚持落实包干支流责任制度及驻点办公制度,市领导到练江边驻点、办公、调研;全市上下“一盘棋”整体规划、“一条线”狠抓到底,多措并举推动练江水质明显改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充分肯定练江从“污染典型”蝶变成“治污典范”。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担任峡山大溪市级河长,到汕头就职的第三天就带队到练江驻点办公调研,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巡查河流常态保洁情况,督导检查环保设施运营管养、印染园区扩容提质等情况,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立即研究解决,不断深化练江整治工作思路。汕头市市长曾风保多次到练江巡河驻点,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指导督促治河工作。

  “2018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后,汕头建立市领导同志包干支流责任制度及驻点办公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驻点调研,其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人包干一条支流,按要求开展驻点督导、现场调研工作,真正对水质情况实时跟进,把治水措施落实落细。”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燕飞告诉记者,自2018年以来,汕头市相关领导累计在练江驻点办公254人次。

  同时,汕头还建立了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巡查调研制度,组建印染企业协会,建立“曝光台”曝光环境污染问题制度及新闻发布会制度等,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练江整治的持续深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自2020年起,练江水质实现从普遍性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V类、再提升至Ⅳ类的重大转折,达到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      

从1.0版本向2.0版本提档升级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练江流域内涌现了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园2个、市级园3个)、多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音乐葡萄、番石榴等生态农产品炙手可热,流域内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产业“四个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集聚发展……流域内逐步蹚出了一条“两山”转化的共赢发展之路,环境不断变好的同时,群众的腰包也逐步鼓起来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练江综合整治为重点,推动练江整治从1.0版本向2.0版本提档升级。”刘燕飞告诉记者,1.0版本是“以截污控源为主”,而2.0版本则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生态全面保护和环境深化治理为基础,将生态产品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转化与实现”,以此来示范带动全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确保5个国考断面和水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

“三个结合”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刘燕飞表示,汕头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汕头。

  在练江整治上,汕头将坚持以“三个结合”为抓手,将阶段性治理举措和长远性治理机制相结合、将练江整治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环境改善和群众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带动全市绿色转型发展,进一步为汕头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夯实生态环境基础。

  在阶段举措和长远机制结合方面,汕头将统筹推进近中远各阶段治理措施,实施湿地公园、生态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等综合开发治理项目,真正实现练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练江治理要与产业发展结合,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刘燕飞指出,以练江整治为纽带,汕头将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绿色升级。通过引导传统产业建设四大产业集聚区,打造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依托潮南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注重保护性开发、科学化利用,培育打造一批文旅休闲项目、旅游景区、特色农业产业园,实现村产融合、富民兴村。

  同时,汕头通过通俗易懂、身临其境的宣传手法,引导群众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全民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


(郑流方)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