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10:28 来源:珠江环境报
“微风吹来,花草香摇曳,令人惬意;清澈见底的小河,吸引鹭鸟前来小憩。”记者一行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茂名市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工作人员介绍,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项,又名小东江流域彭村湖生态修复总体工程,该湿地对推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小东江水质有着重要作用。
26个自然村的湖泊——彭村湖
彭村湖位于茂名市郊西南方向约3公里的高山镇与镇盛镇交界处,是小东江石碧断面上游主要汇入支流,对小东江水质有重要影响。湖泊周边有26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对湖泊产生着紧密联系,特别是农村污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水污染防治上,要提升彭村湖水质,周边自然村的生产生活污水必须得到有效治理,而彭村湖的水质的好坏又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周边农村污水治理的情况。在现场参观时,工作人员介绍,彭村湖的环境与周边自然村的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彭村湖颜值的提升能一定程度上推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的。
“截污、清淤、修路、造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茂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彭村湖综合治理,对彭村湖生态修复工作制定了“截污、清淤、修路、造景”的总体思路,努力将彭村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减少小东江水污染。
为贯彻茂名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布置,茂南区坚持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加快推进彭村湖黄竹河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致力改善小东江特别是石碧断面的水质。
生活污水分散收集处理
在彭村湖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彭村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工程充分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设立工艺技术不同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点。据了解,该工程在彭村湖周边农村建设了超过50个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点。
而这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点所使用的处理工艺不尽相同,或是人工快渗技术,或是生物—生态耦合净水技术,又或是人工庭院、生物膜一体技术、生物转盘等等,记者从《彭村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工艺图鉴》上了解到,共有十三种之多。
其中,又以人工快渗工艺使用最多。污水进入调节池后,流入反应沉淀配水池,再经过人工快渗技术设备处理,处理过后的水进入观测渠,经检测达标后排放。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也采用了这一污水收集处理工艺。
鹭鸟飞到二期人工湿地
“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总占地面积约136亩,涉及茂南区镇盛和高山两个镇,采用人工湿地工艺模式建设,收集黄竹河上游(茂名市第一水质净化厂排水口以上)及蔡屋村与龙门口、龙舟坡之间的无名小河的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以消减进入彭村湖的污染物。”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厂厂长卢建介绍道。
进入工艺园区后,一行人先是参观了井然有序运作的污水处理设施,接着观赏了园区内成片的花海。在与卢建厂长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园区内种植的花草有再力花、象草,有水生美人蕉、风车草,还有纸莎草、花叶芦竹等等。
一行人来到出水口,处理过后的水流入旁边的小河。出水口的水池设置有水质检测设备,据工作人员介绍,设备是实时监测水质的,以确保达标排放。在参观出水口时,一只鹭鸟恰好飞来,落在了小河的河边,久久不去。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条小河的水质好不好,鸟儿更知道。
III类水质标准消减入湖污染物
“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项目可以消减进入彭村湖的污染物,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污水处理后的氨氮、总磷、COD等个别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类水质标准,今年1月竣工开始调试运行以来,水质基本达标,除非有特殊原因,如遇雨天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会导致个别指标进出水数据不稳定。”卢建厂长给记者讲解。经了解,该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是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具有系统维护。
该项目是属于微污染处理,其特点是要求在污染物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有较高的除磷脱氮效果。据卢建介绍,根据广东省内多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以及彭村湖生态恢复首期人工湿地工程的经验,当釆用生化工艺作为污水处理的主工艺时,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营养物质不足,活性污泥活性不强,甚至活性污泥难以有效存活的问题,导致污染物去除效果不理想,因此,生化工艺不适合做为本项目的主处理工艺。
根据国内相关报道及工程案例,自然净化处理工艺在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或河道净化等微污染处理领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相较于生化处理工艺,更具有工程投资低、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观赏性的湿地公园。
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建成能有效改善茂南片区以及彭村湖周边26个自然村10万多人的居住环境和饮用水源的安全、改善彭村湖周边环境污染现状,提高进入彭村湖的水质。
卢建向记者表示,未来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力争建设成特色“彭村湖水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成茂名有一个“网红打卡点”,推动茂名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从而起到促进茂名经济发展的作用。
(潘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