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7:46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广东是海洋大省,濒临南海,海洋资源丰富。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72万亿元,连续26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推动发展的同时,广东兼顾海洋生态保护,坚持陆海统筹,扎实推进海洋污染防治工作,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较好,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近日,深圳大鹏湾沿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一头体长约8米的亚成年布氏鲸。连日来,布氏鲸在碧海晴空间悠闲畅游、翻腾嬉戏的美丽图景,引来无数网友在线“围观”。这也是时隔16年后,再有布氏鲸光临大鹏湾。
布氏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好这位“小客人”,海事、海警、海洋综合执法以及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海上联合巡查和水质监测。
大鹏新区目前正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通过陆海统筹在海洋生态建设中取得不少成果,近岸海水水质100%达到国家一类标准。专家表示,因为布氏鲸对水居环境有一定要求,所以此次布氏鲸造访大鹏湾一定程度反映出水质向好。
近年来,良好的生态系统也促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珍稀海洋生物种群不断壮大,在惠州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龟迎来了产卵季,产下海龟卵约926枚,其中,海龟“梅花”一口气产下了196枚龟蛋,刷新国内纪录。
海水砂质优质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为海龟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场地,在保护及救治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水好了,生物多了起来。近年来,广东沿海水质变好和广东大力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分不开。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净化海水等方面作用显著,被誉为“地球之肾”。目前全省有红树林面积1.4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近六成。
据2020年度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介绍,全省近岸海域水质年均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为89.5%。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14个沿海城市出台入海排污口备案办法,清理整治非法或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152个。
接下来,广东还将以“美丽海湾”示范为主线,陆海统筹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兼顾生态修复,积极创建美丽海湾示范区,为提升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环境。
(文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