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09:48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连日来,全省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海珠区教育局、广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和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在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联合主办第25届“世界地球日”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活动,吸引了75所中小学师生积极参与,提交作品近200件。现场还进行了“绿美海珠”墙绘比赛和“美丽全运 巳巳如意”陶艺比赛,300名学生用手中的画笔和陶土,尽情表达对美好家园的憧憬和祝福。
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等单位举办了大沙河湿地水生态研学及监测志愿服务活动,30组亲子家庭化身志愿调查员,通过采集和分析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一步摸清大沙河湿地的水生态“家底”,为湿地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变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福田馆)举办深圳市2025年碳普惠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将“低碳”与“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学生、企业代表等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了解学习碳普惠,深入理解低碳生活。
广东省珠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珠海站”)紧密结合监测业务发展需求,组织党员干部联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前往担杆镇开展“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当天,珠海站的党员干部和中山大学的教授、学生们一同乘船前往庙湾岛、北尖岛,采取潜水作业的方式对庙湾岛海域内的藻类植物、北尖岛海域内的珊瑚礁等进行详细调查,全面了解海藻本底特征、珊瑚礁群落结构等关键信息。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大家不仅对海藻林、珊瑚礁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学习到许多更为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同时,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们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强化了保护海洋生态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大家主动钻研前沿监测技术,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任务中。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大亚湾分局联合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分别在衙前村生态鱼塘红树林带、泡泡海沙滩组织开展了世界地球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由20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齐聚在衙前村生态鱼塘红树林带,共同栽种了62棵红树苗。活动现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俯身示范,其他志愿者们学着示范的手法,挥锹培土、扶苗固根,将一株株红树幼苗植入滩涂。志愿者们在霞涌泡泡海沙滩开展了一场以“我们的能源 我们的地球”为主题的现场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标本展示、知识问答、游戏互动、垃圾分类科普和捡跑净滩等多种形式展开。
保利金町湾公益志愿者协会与汕尾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爱汕尾,爱沙滩”环保系列公益活动。清洁海岸线垃圾系列活动,也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呼吁市民提高“爱护海洋、守护海洋”的责任和意识,自觉保护海洋生态,共同守护碧海蓝天和美丽的海岸线。
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在东莞市大气环保体验馆举行气候拼图工作坊活动,20余名青年、儿童通过科学推演解码了气候变化的因果逻辑,点燃从“知”到“行”的低碳行动力。活动以趣味问答开场,四组参与者通过五轮气候卡片排序,逐步揭示海洋吸热、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连锁反应。大家纷纷化身“气候演说家”,“地球在承受我们忽略的伤痛”成为青年共识,儿童组则童趣呼吁“少开车、多绿色出行”,并用创意命名和手绘配图诠释作品深意。活动尾声,参与者在白板上写下具体承诺,播撒的环保种子将生根发芽,为守护蓝色星球积蓄行动力量。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明月校区、肇庆市鼎端研学志愿服务队共同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活动以“地球小卫士 绿色我先行”为主题,通过“理论+体验”的创新模式,为110名师生带来沉浸式的环保教育体验。活动现场,环保志愿者导师以专题讲座形式拉开序幕,通过介绍肇庆七星岩湿地、鼎湖山森林等本土生态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科学知识。课堂上特别设置科普讲座知识问答,现场气氛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
(江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