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珠江环境报
广州低碳办赛 老场馆“绿色”变身
【 字体:

2025-04-16 09:04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在广州,为了迎接即将举办的十五运会,一批老场馆高标准推进升级改造,焕发新活力。广州赛区将打造一个零碳建筑、一个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绿建星级场馆,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落到实处,构建全民共享的运动休闲空间,推动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老体育场有了“低碳大脑”

  地处广州新中轴线的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改造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这个1984年动工、1987年落成的场馆,已先后迎来六运会、九运会、广州亚运会,今年这里将举办残特奥会开幕式、全运会女子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既有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场馆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近零碳建筑,是指通过优化设计降低用能需求,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碳排放指标符合相关标准的建筑。      

  从场外看,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建筑外立面如故,觉察不到明显变化。“天河体育中心已经被列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我们尽量保留它的历史记忆,外观不做太多改动,也充分利用原有的岭南特色外遮阳结构。”广州市设计院工程师聂珺说,“改动主要是把原来单层玻璃铝合金外窗更换为节能的LOW-E中空玻璃隔热铝合金外窗,降低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      

  建筑的围护结构改造,只是近零碳建筑升级改造的两大技术路线之一——被动式设计,就好比“躺着也能降碳”,通过改善通风、采光、隔热性能,减少空调、照明的需求。而另一大路线,就是主动式设计,通过采用高效智慧的空调、照明、电梯、热水系统,引入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系统等,降低碳排放。后者正是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近零碳改造的重点。      

  “我们采用了超高效空调系统,设备能效比代表最高节能水平的国标一级能效标准还要高。室外机设置辅助喷雾降温系统,微小水雾的蒸发会迅速吸收周围的热量,有效降低室外机的运行温度,减少因高温导致的性能下降和能耗增加,使其能效高于国家节能标准20%以上。”聂珺介绍。室内机兼顾节能和舒适,房间内空调温度均匀,避免了这边观众穿外套、那边观众直冒汗的冷热不均场景。      

  体育场馆的夜间照明也是耗能“大户”,此次改造将原来的金卤灯改成LED节能灯,满足照明功率密度相比节能标准要求降低40%以上。照明系统按需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进一步实现运行节能。电梯则采用A级能效电梯加变频控制系统,减少能量消耗,节省运行成本。      

  场馆之外,天河体育中心的多处停车棚顶部,铺上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面积约3500平方米。在这些地方设置光伏发电,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不影响正常采光需要,一举两得。据测算,光伏系统年发电量不少于50万度,实现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在运营层面,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还有一个“低碳大脑”——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系统可在线实时监测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对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通过数据分析、集中控制空调系统、热水系统等。  

攀岩场自发电余电还能供自行车馆

  比近零碳建筑更进一步的是,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场馆开放服务处将成为国内首批零碳体育场馆改造项目。改造从降碳需、提碳效、碳补偿三大方面入手,打造零碳建筑。      

  首先是降低碳排放需求,项目结合建筑立面改造,采用屋面楼板外挑设计,提供更佳的遮阳效果,屋面和外墙立面采用浅色涂料,减少夏季辐射热负荷,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这些设计都是为了降低室内温度,尽量少用空调。在提升碳排放效率方面,改造使用高效机电系统,包括1级能效空调、2级能效以上电热水器、节能LED灯具,使建筑本体节能率达到53%、降碳率达到46%。

  场地内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负责抵消剩余碳排放量,实现零碳运行。按照最初的方案,光伏板拟设在场馆开放服务处屋顶。“考虑到原建筑为观众看台,设置在此有安全隐患,且附近有树木遮挡。我们将光伏板调整至原攀岩建筑的屋面上,既保证安全,又能使光伏板充分接触阳光。”驻场工程师梁伟彬说。经计算,项目年耗电量约3.26万度,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20万度,不仅做到自给自足,还有剩余发电量供给旁边的自行车馆使用。      

  与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隔湖相望的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则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进行改造。改造通过建筑空间和室外园林的设计提升,营造出具有岭南风韵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体育场所。室内外空间设计融入岭南园林的设计元素,植被的选择优先考虑本土种植,既能适应当地气候,又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攀岩场的改造以体育场为基底,连接大学城中心湖公园和周边自然山体,构建人与自然开放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这不仅强调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创造出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李天研  白志标  于梦江)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