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9 09:36 来源:珠江环境报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通过做好精细化建立“绿色标尺”、全方位支撑综合决策、积极引领产业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实施和应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划边框,精细化建立“绿色标尺”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基于生态环境区域特征,精细化建立“绿色标尺”,科学划分保护区域,识别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区域,把握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高生态保护效率,守牢环境质量底线,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天河区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73平方公里、绿线7.79平方公里和蓝线4.93平方公里,共计留出26.45平方公里保护空间,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9.3%。辖区内共划定2个优先保护单元和6个重点管控单元,涵盖区内火炉山、龙眼洞、凤凰山等重要生态资源区域。
定规则,全方位支撑综合决策
天河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把“绿色标尺”在全区重大决策、工作制度、规划编制、土地利用、项目引进、环境执法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引导作用。落实《天河区“三线一单”实施和应用工作方案》,推进分区管控成果实施和应用,并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广州市天河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5年)》《天河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切实提升制度刚性约束;在《广州市天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重大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应用和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根据区域不同的资源禀赋提出相应的环境准入要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2024年以来共推动3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充分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
指方向,积极引领产业绿色发展
天河区在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方面应用分区管控成果。如,加强对建设项目准入研判,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充分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2024年以来共完成220千伏天河棠下柔直背靠背工程、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项目等40个项目环评审批,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此外,在落实“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市”发展背景下,天河区率先出台全省首个《现代都市工业生态环境保护指引(试行)》,明确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有序引导工业上楼、入园项目快速落地。
严管控,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通过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天河区将生态环境的底线性、约束性要求落实到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通过现场踏勘、无人机航拍以及卫星图片比对等方式,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的监管核查,坚决制止违反规定进行生产建设活动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结合水、气、声、土壤、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对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重点管控单元加强监管,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依法查处。2024年,天河区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2,为有评价以来最好水平,排名全市第4,中心城区第1;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4.5112,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3;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点昼、夜间噪声达标率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田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