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珠江环境报
东莞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生态环保工作
【 字体:

2025-03-12 09:56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日前,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毅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是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过去一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东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多项指标创最佳成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2,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同比2023年改善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3%,为“十四五”以来最好成绩。过去一年,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东莞做了哪些努力?

  胡毅峰表示,2024年,东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决策部署,围绕工业源、移动源、生活面源协同治理,持续改善东莞空气质量。

  在工业源方面,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市燃气锅炉全面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组织开展燃气锅炉专项抽样检测,严格达标排放监管。实施基于环境绩效的差异化管控,指导332家重点VOCs企业完成分级评价,帮扶208家VOCs企业完成深度治理。制定《东莞市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用活性炭更换技术指引(试行)》,建成“码上莞理”活性炭信息化监管系统,将全市714家使用活性炭吸附工艺的重点企业纳入应用,指导企业规范运行活性炭治理设施。      

  在移动源方面,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到27.2%,推动5812辆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建立健全天地车人一体化监管体系,对全市用车大户、重点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强信息化监管和抽查抽检,累计检查柴油车8870辆次、非道路移动机械2387辆次,确保尾气排放达标。开展多轮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检查,对31家涉嫌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检验机构进行立案处理。

  在生活面源方面,制定出台《东莞市扬尘污染防治规定》,完善扬尘污染防治制度建设。强化部门联动,会同市城管、住建等部门,加强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

改革创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胡毅峰表示,2025年是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面,抓好东城、寮步管网全覆盖示范区建设,加快重点流域片区水质提升项目及全市截污主干管网提质增效项目进度,推动完成第3批次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谋划实施污水处理厂联调工程,有序推进地块雨污分流和总口上移整改。深入开展陆源总氮削减,持续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和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污染治理和重点时段污染防控。加强土壤源头污染防控和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深入落实地下水分区管控。强化固体废物专项整治,稳步推进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建设,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通过上级评估。

  在巡查整改攻坚行动方面,进一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全面巡查整改攻坚工作,探索跨镇域异味问题联合处理模式,加强“邻避”问题风险防范。

  在治理体系优化行动方面,推进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编制,因地制宜探索各类美丽细胞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助力打造美丽全运。持续推进《东莞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条例》《东莞市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等立法项目,用好本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优化环境监管执法方式,推进市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建设,切实提升“1+2+3+4+N”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信息化监管效能。摸清全市环境风险及应急资源底数,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应急实战能力和跨区域跨部门应急联动协作机制。推动“多证合一”并联审批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持续推动“三线一单”成果更新调整并落实管控引导。

  在队伍建设提升行动方面,坚持党建业务相融合,深化选人用人的激励导向作用,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人才培养,持续深化环境执法铁军队伍体系建设。


(管冬)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