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珠江环境报
广州向“美”而行 全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
【 字体:

2025-02-19 09:02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4年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广州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为牵引,以做好全运会生态环境保障为契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深入推进,羊城处处向“新”向“美”!一起来看看过去这一年来,广州如何探索超大城市美丽城市建设路径,全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

率先探索  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

  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支持,率先探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编制工作方案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全面部署开展10项重点工作,推进打造5大示范样板。率先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全国首开落地知识城—迳下美丽单元等2个投融资示范项目。搭建美丽广州建设成果展示平台,为公众打造直观呈现美丽广州建设的“见美见绿”窗口。

美丽全运  做好十五运会环境保障

  联合十五运会执委会出台美丽全运工作方案,同步推进绿色全运与美丽全运,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推进实施广州赛区碳中和、“无废全运”以及重点区域环境整治,鼓励绿色生活方式。编制广州赛区环境质量保障1个总方案并配套12个专项方案计划,围绕十五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开展会前污染源攻坚降低基础排放,会期进一步协商减排、制定强化行动措施。

历史最优  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广州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达标率)由90.4%提升至94%,PM2.5平均浓度由2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1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国考、省考优良断面比例由85.0%提升至100%;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增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建成30条市级美丽河湖;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1.47毫克/升,同比大幅改善21.4%,首次达到年度考核要求(低于1.55毫克/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2023年度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全省第一,连续五年获评优秀。

助力“百千万工程”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会同发改等6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推动城乡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组织完成白云等7个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9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11个村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163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

试点示范  新增建设“无废细胞”1846个

  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印发《广州市“无废细胞”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遴选38个企事业单位开展首批“无废细胞”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标杆带动作用,新增建设“无废细胞”1846个,番禺区“无废县区”试点示范建设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

规划引领  出台《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

  研究提出今后五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建议,制定生态环境领域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推进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调整,服务城市发展。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划分253个环境管控单元,科学指导项目落地。实施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简易鉴定评估,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6宗、办结案件55宗,办结率达98.21%。

减污降碳  广交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持续推动零碳+场景打造,推动广交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打造国内首个宠物行业碳中和展览。支持做好广东碳交易市场扩容,广州企业连续11年100%完成履约。成功举办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持续深化南沙开发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建设。

强化服务  出台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

  出台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6方面16项具体措施,持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服务万亿投资项目1048个、“攻城拔寨”项目1420个。落实包容审慎政策,适用“观察期”制度不予处罚案件353宗。

科技赋能  提升城市数智治理效能

  与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联合打造“生态环境数据要素创新基地”,建立美丽中国数字治理体系研究高地、绿色低碳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平台和绿色智慧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完成广州“生态大脑”顶层设计和基础框架搭建,实现全市水、气、声物联监测数据以及环境执法、信访等业务数据的协同互联。

守牢底线  建立健全生态安全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全市生态安全协调机制,促进生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组织应急培训、演练60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在省监测执法技能竞赛、应急比武分别荣获团体一、二等奖。


(穗环宣)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