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09:37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在1.69米厚的土层内,填埋了胶袋、塑料、布碎等各种生活垃圾,面积约1.6万平方米,开挖时散发着阵阵恶臭……
经专业机构处理后,涉案地块挖出的5.5万余吨固体垃圾已清运完毕,被污染的土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近日,由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李某甲等6人涉嫌污染环境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法院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以污染环境罪判处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个月至有期徒刑四年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五千元至三十万元不等;判决各被告人连带承担其非法倾倒固体废物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553.9万余元,并在省级以上媒体登报赔礼道歉。
非法倾倒 垃圾成山
2021年9月至11月,陈某乙、卢某丙二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证私设垃圾中转站,从深圳等地大肆运输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至珠海。李某甲等四人在没有垃圾处理资质的情况下,组织运输司机驾驶货车将垃圾非法倾倒、填埋于珠海市高新区附近地块。经专业机构鉴定,被填埋的固体废物呈黑色、杂色,潮湿并伴有恶臭味,为有害物质,现场约16.1万余吨土壤受损。
“刑”动出击 “公益”净土
案发后,斗门区检察院综合发挥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第一时间介入案件调查。
面对本案证据收集难、部分主犯不认罪等情况,检察官在自行补充侦查的同时,多次与侦查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召开案情讨论会,引导侦查机关从银行流水、电子数据记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补充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
在有力的证据面前和检察官细致的释法说理下,李某甲等6名被告人全部认罪认罚。2023年2月,斗门区检察院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对李某甲等6人提起公诉。
为更大程度地弥补生态环境损害,斗门区检察院同步对该案进行公益诉讼立案,并开展诉前调查。通过联合公安机关、属地政府开展现场勘查,全面收集公益损害证据,评估鉴定损害程度,确保公益诉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为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污染进一步扩散,斗门区检察院多次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清理修复进度。
严惩犯罪 有效修复
2024年10月,斗门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分别围绕刑事犯罪指控和生态环境损害后果等焦点问题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并开展现场普法。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李某甲等人当庭承认了污染环境的犯罪事实,并表示愿意赔偿相关费用。
近日,法院对该案作出上述判决,李某甲等6人均服判未上诉,一审判决现已生效。
经现场确认,被非法倾倒、填埋的地下垃圾已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置,累计清运垃圾5.5万余吨,污染的土地已恢复原貌并被有效利用,矗立起了新的建筑……
检察机关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以“诉”的确认体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价值引领,通过运用“刑事公诉+公益诉讼”双惩治模式,重拳打击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违法行为,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