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09:14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记者 潘赠欢) 1月2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24年,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等指标创造了历史新高。
空气质量优良率创下最好水平
2024年,全省环境空气6项污染物年平均评价浓度连续1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8%,创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14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2%,年均水质类别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且Ⅰ-Ⅱ类断面占比达到67%,创历史最佳水平。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保持稳定,优良比例为90.6%,超过“十四五”目标。
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世衍介绍,2024年,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为95.8%,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PM2.5评价浓度为20.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评价浓度为3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微克每立方米;臭氧评价浓度为13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5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1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1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评价浓度为7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持平;一氧化碳评价浓度为0.8毫克每立方米,同比持平。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省96个地级以上市占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和96个县级行政单位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镇采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14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3.2%,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劣5类断面比例为0,同比持平。其中,137个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2.7%,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同比持平;12个湖库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同比持平;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6%,连续5年保持在90%左右。珠江口12个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均达优良,珠江口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73.3%,连续两年达到攻坚目标。
创新举措取实效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广东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建设。
过去一年,广东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提升工业园治理成效,加强移动源治理攻坚统筹,加快建设全省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积极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统筹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完成11个无废城市的建设试点,全省核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400万吨每年,同比增长10.2%。
2024年,广东完成治理的2万余个自然村中,70%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狠抓重点问题重点整治,新增完成16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实现省市环评审批纵横双向贯通一站式全流程网上办理,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推动大湾区碳标签互认,继续扩展碳普惠覆盖城市及领域,核证减排量累计签发304.63万吨,创收约6,719万元。
编制信息依法披露工作指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全省企业信息披露率保持100%,持续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83宗,鉴定评估总金额达25.19亿元。
进一步完善提升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立健全以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有利于推动执法格局由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的转变。
据介绍,2025年,广东将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持续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大气面源精细化管理,加强污染天气区域联防联控。
对标打造美丽中国广东样板的目标,广东将聚焦打基础利长远,持续夯实水质改善的基础,统筹推进全流域系统治理和多污染源协同共治,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力争2025年底建成20个省级美丽河湖,8个县市美丽母亲河,持续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组织开展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建设评定,继续积极谋划国家第四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申报工作,努力形成更多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人水和谐美丽河湖广东样板,绘就美丽中国的广东海洋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