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09:00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健康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美丽中国”根植于洁净的土壤,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更是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
全国率先 为在产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指引
广州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广州市在产工业企业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指引(试行)》(简称《指引》),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为在产工业企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操作指南,为推动美丽广州建设守正创新。
目前,广州已成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形成了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35年,广州将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严格管控工业用地控制线,积极推动零散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列入《广州市2024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企、事业单位共700多家,其中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合计70多家。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指导、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自行监测、有毒有害物质报备等工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督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落实相关法定义务;把好建设用地准入关,2024年,全市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共计223宗。广州在做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的同时,不断探索“边生产、边管控”的实践路径,积极推动土壤和地下水保护工作“由治向防”的系统性转变,《指引》的印发是对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预防空白领域实施的积极探索。
《指引》以土壤环境风险物质为主线,针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管何处、何时管、如何管”的共性短板难题,首创了“基础管控-进阶管控-绿色管控”三级管控模式。基础管控强调在企业日常监管中,注意防止生产物料、污染排放的“跑冒滴漏”,降低其进入土壤的风险;进阶管控是指在做好基础管控的前提下,重点企业可采用一些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土壤污染风险环节进行测试,强调精准科学的管控与预防意识;绿色管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扩产、技改等,选用清洁化生产工艺、环保型原辅材料、密闭性好的设施,从源头上降低污染风险。《指引》所提措施重在“抓日常、易操作、低消耗”,引导企业在生产、安全日常检查中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工作。
《指引》在结合本市土壤污染防治现状、总结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产工业企业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新思路。2024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广石化开展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推动广环投开展垃圾焚烧企业的边生产边管控试点等。
开拓创新 构建污染地块再利用的安全快速通道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修复是实施污染地块再利用的前置要求。作为《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的一项新要求,这项工作环节多、耗时长,直接影响城市更新改造、土地供应、项目建设的进度。为此,广州市围绕服务经济发展以创新破题,通过系列改革举措提升调查、修复速度。
过去,一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监测质控就需要排队几个月,专家评审又要排队,通过改革,现在将质控与企业自己的监测同步进行、不另耗时间,专家评审也实现零排队;过去场调报告多部门串联审批,通过优化评审流程,串联评审改并联评审,缩短办事时间,大大提高效率;过去一个地块的调查需要经历布点、采样、检测等多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对部分地块提出了简化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从平均217天缩短至46天;海珠区某地块采样发现极个别点位超标,为避免将捡到金戒指误认为是找到金矿的现象,广州创造性提出“异常点位排查法”,利用该方法该地块避免被误作污染地块,节省了一至两年的土壤修复时间及相应费用;荔湾区某污染地块,通过广州自创的“异地修复”模式,不仅节省了建造修复设施的费用,而且提前半年完成修复验收。再比如对紧急、重点项目,实施贴身服务,部分环节利用周末办理实现零工作日耗时,个别项目在受理当天完成专家评审,在收到修改材料当天出具评审意见。依靠敢想敢干、系统改革,广州市持续优化土壤环境管理,从而有力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用地。
科技创新、技术赋能。出台9项地方标准,多项技术方法在全国具有重要创新意义,为本地地块再利用提供“贴身服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技术帮扶一年减少修复土方量约13万方,节省修复费用超1亿元;低风险地块平均缩短调查时间170天,压缩耗时78.80%;出现异常点位的地块平均缩短调查与修复时间580天,压缩耗时73.98%。
严控源头、紧抓重点。通过环评审批限制土壤污染风险较高的项目,从根本上减少污染隐患。编制“一张纸”“一张表”“一张图”,明确土壤污染重点单位、各级监管部门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压实源头防控工作。
敢于突破、先行先试。首推“净土开发”模式,实现污染地块提前出让、快速出让,目前已有12个地块采用这种模式,涉及出让金243亿元,缓解财政压力,并节省开发时间约一年。首创简化调查方法,用7个“是否”取代农用地复杂的调查、采样、检测工作,随后拓展至378个行业小类的非工业用地,量身定做8个“是否”调查法。2024年又有40个地块采用简化调查,平均每个地块节约调查经费50万元、节省调查时间170多天。首建“污土处理厂”,将污染土壤收集后集中处置,实现土壤修复的规模化效益和规范化运营,并通过异地处置方式提前释放原污染地块,节省开发时间。截至2024年,共计接受12个地块、46.68万吨污染土壤。试行“环境修复+开发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率先试点,成功推动永泰客运站地块节省工期26个月,节约修复资金80%。此外,广州还创造性提出相邻地块的“异地修复”模式;首个出台土壤污染修复现场环保检查要点;率先出台污染地块修复后环境监管要点;开发“广州土壤”APP构建全过程监测质量监督体系;创新实施场调报告多部门并联评审,节省评审时间,控制在30个工作日以内。截至目前,广州市共完成1086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评审,为城市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穗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