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09:00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笔试现场,选手细心审题、认真作答,开启“最强大脑”竞技模式。答辩现场,选手与专家充分交流互动,观点和思维不断碰撞,掀起“头脑交流”风暴。近日,广东首届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技能“大比武”活动,在中山大学火热开赛。39家在广东省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排污许可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共174名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同台竞技、比武切磋,“秀”出各自的技术服务本领。
首创比武模式 搭建交流平台
广东首届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技能“大比武”活动,由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指导,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该活动是继2023年广东省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大比武”活动之后,面向省内从事环保咨询工作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开展的全国首个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相结合的技能竞赛。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方平波介绍说,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对环评和排污许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比武”活动,正是为了积极响应时代需求,为广大从业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展示、切磋共进的平台,调动广大从业人员钻研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极性,树立行业典范和人员标杆,提升全省环评、排污许可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的整体水平。
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的衔接,比赛将“排污许可”纳入比武内容,吸引了众多技术单位报名。初赛共有60支代表队参赛,其中项目环评组23支、规划环评组13支、排污许可组24支。经过初赛选拔,共有30支代表队晋级决赛。
精心设置考题 考出能力水平
“考题设置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激发,同时还要保证考题的科学、合理性,达到全面评估选手水平的目的。”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环评分会秘书长陈桂红说。
据介绍,比武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立足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需求,设置了“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三个组别。初赛以理论考试为主,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决赛则分为闭卷答题+汇报答辩两个环节,充分检验各参赛队伍对业务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开展工作的条理性、严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保证竞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大赛组委会严格把关比赛流程,一方面组织活跃在环评和排污许可工作一线、技术评审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评审评估机构的技术专家组成命题组和裁判队伍,结合我省环评和排污许可工作实际,从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精心设计考题。另一方面引入行业头部技术交流及资源平台——北京某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助力试题多元化及更贴近实操环境。
“考题设计紧跟当前环保工作形势,既源于现实,又经过精心的修改和设计,题目看似简单,但要答得出彩,其实并不容易。”比武竞赛特邀专家、裁判长、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潘伟斌表示。
如在规划环评的考题设计上,以“化工园区”为案例,对题干中环境敏感性等方面的问题和数据做了模式化、典型化处理,其中也埋伏了若干制约因素。选手们需从规划环评的角度出发,判断规划实施中可能遇到的环境制约因素,评估是否会产生不良环境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及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激发从业热情 提升服务质量
“比武让人耳目一新,增加了排污许可组,进一步体现了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衔接,这不仅是对行业从业人员一次专业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大家取长补短、分享经验、互促共进的大平台。”规划环评组别个人一等奖获得者,广东某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选手代表王灵丹表示。
“这次大比武不仅是个人业务水平的一次展示,也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考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无穷力量。”回想比武现场,排污许可组别团体一等奖、广东某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代表鲁蓉蓉仍难掩激动的心情。
“比赛的紧张氛围激发了我们的潜能,每一道题都是对我们专业素养的考验。在赛场上,既感受到了压力,又有一种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这种复杂而又充实的感受,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回忆,同时也提醒自己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这份使命感。”鲁蓉蓉表示。
潘伟斌指出,此次大比武对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者衔接、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很好效果。第一,让行业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提高服务质量;第二,让公众更多更全面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环评与排污许可的公信力;第三,让建设单位清楚环评存在的质量差异,选择高质量的服务队伍。
陈桂红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广比武结果的运用,特别是让建设单位深刻认识到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重要性,鼓励建设单位选择优秀的技术服务队伍,避免内卷式竞争,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