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1 09:00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广州市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系统治水思路,统筹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以海域无机氮削减为核心,以陆域总氮削减为突破口,以蕉门水道流域和总氮浓度偏高的一级支流为重点,持续推动近岸海域水质稳步改善。监测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广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2024年广州市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为1.47毫克/升,达到了省1.55毫克/升的年度考核要求,并同比大幅改善21.4%。
坚持河海共治,系统治理
强化政治担当,高位推进。去年以来,广州市委书记,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对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批示8次,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治水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问题,高位推进总氮管控工作,并要求“一河一策”清单式推进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总氮削减攻关工作。
坚持河海共治,系统治理。全市域推进总氮管控工作,制定实施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和系列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年度计划,将总氮减排任务拓展至全市11个区,设置全市50个重点断面、500条重点区域一级支流、6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和11家重点涉氮企业总氮管控目标,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并针对全市总氮浓度大于6毫克/升和南沙区总氮浓度大于4毫克/升的重点区域一级支流开展总氮削减攻关。通过“以支保干”“一厂一策”“重点攻关”等多项措施,积极推进本地总氮减排,当前已提前达到省攻坚战总氮减排目标要求。
据初步测算,2023年广州总氮排放量(2.4万吨)相比2020年下降44%。尤为突出的是,2024年1-11月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总氮平均浓度为26.33毫克/升,出水总氮平均浓度为6.56毫克/升,提前实现了广州市攻坚战“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氮出水年均浓度降低10%以上”的要求。
强化科技支撑,科学控污
突出重点区域,合力攻坚。2023年9月,广州市按照省要求,针对蕉门断面2022年总氮浓度反弹较明显的问题,印发实施《广州市南沙区蕉门水道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包括9方面23项工作措施,保障蕉门断面总氮浓度达到省考核要求和南沙区总氮总量较2020年削减15%以上;2024年,进一步印发实施《广州市南沙区珠江水系整治工作计划2.0》,包括7方面46项工作措施。通过“全覆盖排查—问题通报—抽查销号”建立起全链条式整治工作机制,共通报28期373个涉水问题,已督促完成整改问题351个,达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在陆源污染治理方面,特别是农业源管控,开展水产养殖总氮立体监测监管示范试点,生态健康养殖示范模式已获得多项国家级重要奖项。
据初步测算,2023年南沙区总氮排放量(1736.59吨)相比于2020年(2905.67吨)下降40.23%,提前完成削减15%的预定目标。
强化科技支撑,科学控污。依托珠江南海局监测中心、广州监测站等技术单位优势,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总氮基础调查及入海通量核算、重点涉氮行业总氮管控、入海排污口监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广州市近岸海域和3条国控入海河流水质稳步改善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督导帮扶。扎实开展珠江水系整治,组建广州市政府、市直部门、区政府三级专班,建立定期调度通报、现场督导检查闭环工作机制,形成常态化排查整治工作格局。每月通报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问题,统筹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和区政府分析原因并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2023年以来,累计向各区交办13批次6327个水环境问题,其中涉及沿海区(黄埔、番禺和南沙区)的问题为2339个,已完成整改2331个,整改率99.6%。
(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