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珠江环境报
增江生态蝶变释放“美丽”动能
【 字体:

2024-12-28 09:00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记者 叶慧珊)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增江(广州市段)入选。从发布的相关图片可见,水清河畅,鱼跃鸟集已成增江常态。近年来,增城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源头治水、通道改建、种群保护、产城相融,不断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以城护水,以水润城。生态蝶变后的增江,如何释放“美丽”动能,带动城市发展,涵养城市底蕴?近日,记者跟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行走美丽广东·美丽河湖行”队伍,走访增城区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正果拦河坝,近距离领略增江的多样魅力,深入感受人、城、水相互滋养、相互塑造的和谐关系。

“矿坑”变“森海”,好水养出好产业

  “秋高气爽,湖光山色,真是来对了。”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朋友发出了相似的感慨。

  眼前是一片明亮清透的渐变蓝湖泊——天阳湖,其色泽之温润,如同一块被小心珍藏的上好翡翠,安然地镶嵌在群山之中。秋日的阳光缓缓铺洒在湖面上,缀起粼粼波光。湖水悠悠,能看见锦鲤在湖中悠游嬉戏,好不自在。

  记者在与增城区派潭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梁伟胜的交流中得知,森林海旅游度假区位于增城派潭、毗邻白水寨4A风景名胜区,是依托天然温泉、废弃矿湖、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打造而成的集户外运动、住宿休闲、水上游乐、温泉康养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这里过去曾是一个废弃的矿坑。”然而,梁伟胜的一句话让记者惊讶不已。

  原来,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村民“靠山吃山”,长期开采石灰石用于日常生活生产,过度的开采造成大量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扰动,加上周边商铺往河道直排污水,让原本富饶的土地“不堪重负”,土地塌陷、边坡崩塌、河底积淤、水岸水土流失给村民生活生产亮起了“红灯”。

  2015年,派潭镇开始对废弃矿坑进行综合修复利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模式,重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复垦复绿、防旱降涝、驳岸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措施,先后完成14项生态修复与利用工程,完成湖岸整治约1300米,湖面整治约200亩,周边土地整治约500亩,极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派潭镇创建了38个排水单元,完成了36个行政村 411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另外,派潭镇完成了395.24公里管网、337 个污水处理设施、82个人工湿地、244个厌氧池,11个一体化设备建设,实现了自然村雨污分流和污水终端设施双100%建设。2023年,派潭河断面水质平均值已达到Ⅱ类水标准。”梁伟胜介绍道。

  如今,派潭镇已完成镇内7个矿坑的修复工作,共优化废弃土地148公顷。原本夹着大量黄泥沙的死水潭变成了清澈见底的“玻璃湖”,而植被稀疏、泥土裸露的河岸则建起了一幢幢绿植环绕的别致树屋,承载着、珍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副水清如镜、生机勃勃的岭南山水胜景正慢慢地滋养着所有留驻在这里、过路到这里的人。数据显示,2023年森林海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营业额超3亿元,税收3000万,有效地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60个经济合作社的经济发展,经济效益尤为可观。

  “未来,派潭镇拟通过实施河湖系统治理、提升管护能力、助力流域区域发展三大重点建设任务,建设以派潭河为主轴,因地制宜地将流域分为三大特色区,构建‘山水生态,价值转化’旅游共富区、‘河湖连片,润泽沃土’隐世田园区、‘碧波安澜,非遗流长’吾乡幸福区的整体建设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战略,为城镇型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派潭样板’。”梁伟胜表示。       

守护生物多样性,架起鱼儿“回家路”

  正果拦河坝位于增江河正果镇蒙花布村段,于2020年8月启动重建,重建后的大坝长168米,水闸共9孔,每孔净宽16米,以灌溉、供水为主,以发电、改善水景观为辅。坝上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古朴的白石栏杆、青瓦格子和木横梁,处处流露出岭南水乡的典雅简洁。走在廊道内部,抬头可见色彩斑斓的畲族图画。

  “畲族村位于正果镇东部罗浮山山麓,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增城区水务建设管理所技术负责人李俊楠介绍道。据了解,畲族主要居住在东南丘陵地带,其生活环境优美,溪流众多,水量丰富。

  活水潺潺是鱼类生灵的最好的庇荫。资料显示,2008年,增江上段建立了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国家级水产种质光倒刺鲃、大刺鳅;2022年,拦河坝重建增加过鱼通道,实现了鱼类正常洄游,增加鱼类的数量和种类,促进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鱼类也有自己的专属通道,这是为何?李俊楠向记者介绍,鱼类洄游指的是鱼类为了繁殖目的而迁徙的行为,这是鱼类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维持和恢复鱼类数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鱼类洄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水坝就是其中之一。设立水坝是为了控制水流,但它们也成为阻碍鱼类洄游的障碍物。当河流被建设上游的水坝阻断后,鱼类无法顺利通行,使得洄游过程异常困难。

  鱼道的出现对于鱼类洄游具有重要意义。

  李俊楠带领记者来到拦河坝水闸的左岸,一条蜿蜒曲折、缓慢攀升的特殊通道悄然呈现,连通电站大坝的上下两侧。“正果鱼道净宽1米,长226.5米,为国家级水产种质光倒刺鲃、大刺鳅提供洄游通道。鱼道斜段沿程设4个休息室,休息室宽3.5米。鱼道出口段有预留的门槽,以满足鱼道检修或拦污要求。”

  其效果让人欣喜。2022年4月至8月,珠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对正果鱼道进行了监测,从结果来看,2次监测即采集到10种鱼类,说明正果鱼道具有较好的过鱼能力,根据经验来看,随着监测次数及监测时间的增加,鱼道中监测到的种类也会随之增加。

  “为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地,我们实施了保护区鱼类增殖放流,2022年以来在保护区共放流大刺鳅、光倒刺鲃、鲮鱼、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等500多万尾,直接增加了鱼类资源和确保鱼类生态的稳定。”李俊楠说道。

  此刻,远处两只优雅白鹭贴着水面翩跹而过,广阔澄净的碧水沙滩延绵数公里,渐渐融入群山的怀抱中。在这里,鱼翔浅底,鸟掠芳洲,万物伴水而生,因水而盛,生态繁荣,生生不息。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