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 09:00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部门坚持科技赋能,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执法,积极运用信息化平台、AI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结合暗访、巡查等现场检查方式,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环境执法由“人防为主”逐步转向“技防优先”。
物联创新,带动非现场监管执法多角度多元化试点
“装满垃圾渗液的车辆已出发,前往目的地,请马上启动无人机前往跟踪。”夜幕下潜伏在深圳龙岗某公司附近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以下简称“龙岗管理局”)执法人员,发现涉案车辆出动后,立即将情况上报无人机调度中心。随后,在无人机的实时跟踪下,龙岗管理局通过无人机与公安等部门“空地一体”合成作战,一举将该公司连夜倾倒垃圾渗液的违法行为抓个现行。
“以前,执法人员每天要奔波多场所溯源和追查生态环境问题,监管效率不高,现在派无人机前往侦察,情况核查后再组织骨干力量出动,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优化营商环境。”龙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岗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布设覆盖全域的10个生态环境无人机机场,利用无人机“天眼”作用,开启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已协助破获多起常规执法手段难以发现的环境违法案例,成为高科技装备智能场景应用的典范。
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省联网重点单位共5474家,监控点位9329个,积极推行视频监控和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物联网监管手段,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执法实践中,积极探索多角度多元化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有效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探索了一批可复制的非现场监管执法经验做法,全省生态环境精准执法效能不断提升。
深圳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对传统监管模式进行革新,分领域搭建应用场景,建设了固定污染源智慧监管、柴油货车污染智慧遥感、工业VOCs智慧监管、工业集聚区废水智慧溯源(试点)、无人机智慧化巡查(试点)等5类平台,极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探索多元化过程监控监管手段应用,佛山在全市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超过3000家企业安装过程监控,利用AI视频监控实现与自动监控联动分析;东莞以电子联单为联接,综合利用水量计量、水质测量、车载GPS或视频监控、电子秤计重等设备实现对零散工业废水或危险废物的全环节监督管理。
在试点探索全过程非现场执法模式方面,深圳、珠海借助电子拍照、遥感监测等方式,对机动车超标、排放黑烟等违法行为进行非现场监督检查,建立起“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处罚”的非现场联合执法方式。
数智引领,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线索识别能力
去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在开展第三方检测机构专项检查时发现,阳江市某环境检测公司反映在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系统中,显示由其作为检测单位出具的167份验收监测报告中,实际参与的仅有52个,且并未在阳江市以外行政区域开展环境检测业务,而其余115份报告涉及广东省9个地市。该部分监测报告数量多,涉及地市广,引起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
执法人员立即开展调查,组织专家团队以非现场的方式对该公司167份监测报告进行抽丝剥茧式地分析,通过整理分析监测因子、采样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发现部分报告存在“项目自主验收时间早于环境监测验收时间”“同一人员同一时间段在不同地市进行采样”等问题,同时深挖扩线发现一家曾因弄虚作假被行政处罚检测公司与其业务高度捆绑,进一步做实该公司隐瞒、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为案件顺利查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维度挖掘生态环境数据,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而抽丝剥茧,精准定位到关键线索,在广东非现场执法运用中并不少见。
据统计,今年以来,利用非现场研判规则分析研判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报告超过2万份,识别涉嫌弄虚作假监测机构12家,其中已立案调查4家,移送公安3家;对肇庆、江门、清远、湛江4市涉铝灰重点区域,共119家涉铝灰企业进行全覆盖研判,识别违法企业46家、违法线索137条,其中已立案调查3家。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