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珠江环境报
中山创新推行非现场监管模式
【 字体:

2024-12-21 09:00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近年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破解“人少事多”“传统执法方式效率低下”“干扰企业生产”等环境监管执法难题,积极发挥“大数据”智慧管理效能,深化智能执法模式,不断优化执法方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构建立体监测天网

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主动性

  利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建成涵盖大气、水、危险废物、重点污染源等全要素的点线面、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生态环境监测天网,其中,大气方面共布设9个标准站、300个微观站、31套高空AI、251个录像机和502个摄像机;水环境方面共布设2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743路视频监控和22个饮用水水源地高空全方位监控站;危险废物方面共安装1007个高清视频监控,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全市1.1万多家经营、产废单位进行检查;重点污染源方面共安装1737套在线监控设备和394路视频在线监控,实时监控超470家企业。

  2021年以来,监测天网共推送超2000条数据异常线索,使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从过去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发现预警并实现科学应对。

  其中,广东中山某铜业有限公司违法排放废水案获得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涉事企业被法院判决犯污染环境罪、罚500万元,同时需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共362.61万元,该案初始线索便来源于河涌水质平台的监测数据异常报警。

构建协同业务闭环

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联动性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打通了70多个国、省、市三级业务系统网络壁垒,汇聚30多亿条10大类数据,形成了广东省内覆盖业务最全的市级生态环境数据资产,打造生态环保“最强大脑”,构建“一企一档”“企业画像”“执法风险点”等数据应用,融合人为发现和智能感知问题,系统自动归纳与研判,实现了包括企业服务小闭环(隐患发现—信息推送—现场处置—效果确认)和执法大闭环(问题线索产生—现场执法—执法监测—问题整改—问题关闭)两种闭环,使得监测天网发现的违法线索,可快速、精准地通过智能执法平台推送至执法部门进行处理。2023年5月,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通过推送数据异常智能分析,助力执法人员查处全省首宗超总量排污案。

推行自动优化任务

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高效性

  中山市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管理平台,利用视频监控、计重设备、卫星定位、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构建了点、线、面全方位的立体监控网,实现固废全过程实时监控跟踪、倾倒风险排查,违法线索高效获取。

  自推广危险废物非现场监管以来,1名执法人员1天平均可以检查10家企业,较以往上门检查方式效率提升5倍。同时,为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情形,通过智能执法平台任务合并功能,可将市镇两级“双随机”抽查、专项执法、日常监管检查的重复执法任务合并办理,实现“一巡多查”“一张清单无遗漏,综合执法查一次”。2024年以来通过181次现场执法完成376个执法任务,减少执法出动195次,至少节约执法人员780小时的工作时间。


(钟山)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