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珠江环境报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美丽广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字体:

2024-12-07 09:00 来源: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   为全面建设经济绿色低碳、环境洁净优美、生态良性循环、人居健康安全、城乡和谐宜居、治理现代智慧的美丽广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12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美丽广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13个方面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美丽广东建设指标体系。

  《纲要》明确,到2027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更加洁净优美,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健康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无废城市”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性成果,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基本构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现代环境智治体系基本建成,岭南山地、南粤水网、美丽海湾等山水人文特色充分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基本建成。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阵地  构建同美共富新格局

  《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战略机遇,通过空间引导、整体谋划、分区施策,完善全域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融合机制,促进更高质量的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推动构建优势互补、城乡互促、循环畅通的同美共富新格局。

  同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阵地,深度融入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为中国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环境治理贡献广东方案。

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

  在产业发展方面,《纲要》提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源头管控,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等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打造供给丰富、路径多元、赋能增值、世界先进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

  源头防控方面,《纲要》明确要推动生态环境管理从质量改善向健康安全管理转型,构建全过程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土壤和地下水协同治理,全面保障土壤安全,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健康保障。

打造国际大河三角洲  守护北回归线生态明珠

  广东海岱相连、山川秀美,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岭南特色鲜明,美丽特质多元。《纲要》指出,以“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建立陆海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将珠江三角洲打造成为国际大河三角洲的美丽典范。

  为守护北回归线生态明珠,《纲要》建议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筑牢“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维育美丽永续的南粤自然生态。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构建生态文明新风尚

  目前,广东已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制(修)订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纲要》指出,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提升美丽载体的特色化品质化水平,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均等覆盖,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生态文明方面,《纲要》要求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生态内涵,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生物多样性文化,推动与自然体验、休闲观光、宣传教育等功能相融互促,构建从认知到行动、从传承到发扬、外美内秀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推进全流程治理  建立完善预测预警体系

  在协同防治方面,《纲要》指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强化源头防控和协同治理,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管控,建立完善预测预警体系,推动臭氧浓度进入下降通道,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实现南粤蓝天常驻、空气常新。

  此外,《纲要》要求坚持科技引领、数字赋能、市场驱动、多元共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监督的作用,推进生态环境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治理,加快构建走在全国前列的现代环境智治体系。


(李润芳 张菲菲)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