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动态
美丽广州建设看番禺——铺好绿色生态底色 绘就美丽番禺画卷
【 字体:

2025-04-21 15:40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近年来,番禺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以绿美番禺生态建设为牵引,积极探索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步伐日益坚实的美丽建设路径。如今,530平方公里的番禺大地上正绘就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画卷,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地表水水质指数分别较三年前改善13.7%和15.7%。

  坚持高位推进,描绘美丽番禺建设“新蓝图”

  印发实施《番禺区落实〈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工作方案〉的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和2024年工作计划》,明确十方面重点工作和64项任务分工,系统部署推进美丽番禺建设。因地制宜谋划美丽单元建设项目,以美丽经济创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加力赋能;全力打造各美其美美丽细胞,开展美丽河湖典型案例示范创建,其中市桥水道、沙湾水道、广州大学城中心湖成功入选广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积极培育美丽海湾、美丽乡村,聚小聚细夯实美丽番禺建设。

  坚持系统治理,实施污染防治攻坚“组合拳”

  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固定源、移动源和扬尘管控,2024年以来清理整治涉气“散乱污”168家,完成53家涂装企业整治、123台生物质和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玻璃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治水三年攻坚行动,强化水质监测预警,排查涉水污染源12636家次,三年累计完成95条村居雨污分流改造、2819个排水单元达标改造,排水管网总里程和密度分别提升53%和75%。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深化污染地块监管。2024年,番禺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6,同比改善6.0%,AQI达标率90.2%,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地表水水质指数3.68,同比改善6.6%,大龙涌口、官坦、墩头基、莲花山国考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重点建设用地、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无废城市建设纵深推进,结合番禺资源禀赋,在全国首建“无废大学城”,创建“无废汽车城”“无废枢纽”,累计建成“无废细胞”365个。2024年12月,“无废县区”试点示范创建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

  坚持守牢底线,塑造城市生态空间“高颜值”

  全域织绿赋能人居环境之美。新增树木近10.4万株、城市绿地816亩、碧道21公里,立体绿化5860平方米,建成东沙村古樟树公园,成立“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推进城乡垃圾高效收运,分批次在城中村提升改造200个垃圾收集点,在大石街会江村建设运营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循环经济产业园,试点打造农村垃圾收运“会江模式”。拓宽路径守护生物多样之美。开展海鸥岛红树林生态修复,累计修复海岸线3.91千米、新种植红树林面积6.4公顷,成为全市单个修复面积最大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探索丰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三位一体生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模式,强化“林长+检察长”协作,建立“生物多样性检察公益诉讼保护基地”,设置“生态修复公益林”,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人履行修复补偿生态环境民事责任提供履行场所。

  坚持改革创新,激活生态环境保护“源动力”

  压实齐抓共管环境治理责任。开展镇街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有力推动基层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负总责。强化镇街环境保护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到网格、污染问题解决在现场,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执法事项方面镇街立案108宗、处罚83宗,均为全市第2。健全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执法机构规范化创建,配齐执法装备,配强执法队伍,每月专题分析通报执法情况,每季度案卷评查,强化执法业务“传帮带”和专家现场帮扶学习。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先后获得“全省执法大练兵”先进单位称号、入选首批“广东省县级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单位”。科技赋能强化“无感”执法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印发实施《全面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工作方案》,探索建立“优先使用非现场执法企业白名单”,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58家企业采取线上检查671家次,对纳入在线监控的47家重点排污单位网络巡控7.8万家次,无人机飞行254次,走航监测65天次,减少现场执法检查1726家次。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移动源综合管控平台,利用黑烟抓拍系统、移动遥测等精准锁定超标排放车辆并实施针对性管控,实现移动源监管闭环。

  坚持绿色转型,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

  加强对企帮扶指导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帮扶检查企业678家,指导703家企业加强证后管理。聚焦珠宝首饰、机动车维修等行业开展专场培训和政策宣讲会28场次。探索“执法+专家”监管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污染源治理和环境安全技术帮扶,配备环评师、安评师,对企业重点污染防治、固(危)废管理、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物排放、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等进行全面技术评估帮扶,与应急部门开展联动执法,帮扶359家企业,督促182家存在污染治理和环境安全隐患企业落实整改。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建立“申请上级专项资金补助+第三方技术帮扶治理”模式,为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中央、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约673万元,减轻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压力;邀请专家“把脉”解决企业治污技术难题、提供环保发展思路,推动87家企业投资超5880万元开展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城乡建设逐“绿”向“新”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约198万平方米,新开工民用建筑100%实施绿色建筑。广医附属番禺中心医院获评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番禺经开区入选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试点产业园区,广汽埃安、时代广汽获得“零碳工厂”认证,鞍钢等39家企业获评“无废工厂”。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与交流合作处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