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14:50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科技创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驱动力,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关键支撑。在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和广州市科技局联合支持指导下,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牵头组织五家科研单位,成功创建广州市生态环境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创中心),成为广州市首批立项的5家行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自创建以来,协创中心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科学治污,坚持支撑服务与前瞻引领两手抓,聚焦生态环境重大科技需求、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三大领域,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管”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产业规划、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努力为美丽广州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探索协同机制,以项目合作为载体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存在科技资源分散、研究与需求脱节、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中心依托协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公关,联合各科研机构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集中优势、取长补短,探索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协同创新机制。
截至目前,已统筹开展温室气体监测、PM2.5和O3协同防控、新污染物监测溯源、污染土壤高效修复等4项关键技术攻关,优选智库专家全程跟踪指导大气环境预警防控,助力污染防治攻坚精准施策。
据统计,近三年来协创中心团队研究形成14件专利、26篇论文、2项软件著作权等成果,深化支撑国家、省、市11个科技项目立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市厅级奖励7项。
搭建创新平台,以成果试点为依托
结合广州市城市更新特点和现实需求,技术中心深耕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相继完成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参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协同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等项目,形成系列地方标准应用全市,有效降低修复成本、缩短修复周期,提高了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效率,推动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聚焦工业聚集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难题,依托协创中心成果转化平台牵线搭桥,技术中心进一步深化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环保投资集团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发污染物高效去除技术装备和一体化管理系统,建成广州市污染土壤集中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示范工程,该项成果应用转化以来,累计完成修复土壤10万多吨,大大缩减污染土壤修复周期,加快土地资源流转,被广东省质量协会评为“广东省质量标杆典型经验”,形成的“广州方案”被《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打造行业品牌,以产业规划为引导
技术中心扎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主阵地,依托协创中心产业规划平台组织研究,编制发布《广州市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2-2030年)》,明确九大专题121项重点任务,牵头制定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7项,有效衔接政策规划与实施路径,引领带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汇聚资源引入外脑,搭建四位院士领衔的生态环境高端专家智库,组织行业高精尖研发团队亮相高水平科技活动14场、开展科普宣传展览活动16场、推送各类环保科普稿件189篇,主动展示推介先进科技成果和专业服务能力,促进强化环保意识、共享生态文化,努力开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新格局。
据了解,技术中心将进一步深化美丽广州建设目标导向,聚焦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不断强化协同机制,深化政策衔接,推进成果落地,完善长效机制,努力为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提供科技支撑。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与交流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