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17:39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南沙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部门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南沙建设美丽广州城市样板的实践路径,着重创新与合作,全力打造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服务提升、绿美生态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开放合作、各美其美美丽细胞示范样板,点燃生态文明“绿色引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含金量”,培植高质量发展“含绿量”的沃土。
应对气候变化,在“降碳”上实现领航
高水平推进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与南沙新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形成双试点协同优势。参编全国首套“穗港澳”三地机构参与制定气候投融资地方标准《企业(项目)融资气候友好评价规范》(DB4401/T 265—2024)。开展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研究,为下一步推动辖内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打好基础。完成南沙区海洋碳汇资源调查,掌握辖内海洋碳汇情况,开展南沙区海洋碳汇开发利用路径研究,为下一步推动红树林碳普惠项目开发等海洋碳汇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重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核算评价。依托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在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高时空分辨动态碳通量反演、重点区域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精准监测,为进一步减排和环境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启动南沙街中围涌分时分流减污降碳协同综合治理工程,应用数字治理、雨污分时分流新模式,统筹自然空间和人工设施,开展水环境治理减污降碳协同新模式创新试点。成功举办“2024年明珠湾气候投融资大会”,围绕国际合作、气候投融资实践经验、能源绿色转型、减污降碳协同建设美丽中国等多个议题,搭建多元平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在“减污”上添智赋能
分期有序推进南沙生态环境高质量服务数字平台建设,运用遥感、航拍、在线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对自然生态、水、海域、大气、土壤、固废、声、辐射等进行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大力推进南沙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动蕉门水道总氮等污染治理与管控,推广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级循环利用等健康养殖模式,目前已建成鱼塘工厂化试验设施 4个,鱼菜共生实验区8亩,智慧养殖系统1套。同时开展万顷沙片区水产养殖总氮立体监测监管示范试点,无人基站建设、无人机航线试飞等相关调试工作已完成。2024年,南沙区年度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居全市第2位;官坦、蕉门、虎门大桥、洪奇沥国考断面和亭角大桥省考断面水质均为Ⅱ类;虎门大桥、蕉门和洪奇沥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同比改善15.73%、22.01%和 2.96%;南沙区国考海洋点位无机氮年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1.4%,无机氮控制成效显著。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全面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南沙区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增厚绿色家底,在“扩绿”上善作善成
加速构建绿美南沙生态格局,2024年,完成森林提质增绿约3893.14亩,优化提升森林质量20亩,新增造林绿化3873.14亩,建设森林步道10公里,新建碧道19.6公里。制定《广州市南沙区公园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已建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10个。加快推进南沙湿地申报国家级重要湿地,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制定《南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建设方案》,基地着重南沙南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摸底及保护展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陆交错带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项目,共享数据,构建协调联动的工作基础,为生物多样性的深化研究和成果应用提供助力,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擦亮生态招牌,在“增长”上协作共赢
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力量,“整合式”推进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项目,南沙大湿地生态价值实践区美丽单元项目和环黄山鲁大山乸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圈项目已纳入广州市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储备库。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署《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挂牌成立,首批入会单位达70余家,携手开启南沙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
南沙将继续以推进南沙打造美丽广州城市样板为统领,聚焦绿水青山,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与交流合作处)